职业教育助力扶贫攻坚新实践

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发布时间:2018-04-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9日11版

《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指出,保证全国各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需要有比以前更大的扶贫力度、更有效的扶贫举措创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推动中国扶贫战略实现重大转变。精准扶贫,扶人扶智,职业教育就成为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国家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变,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及其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和社会辐射作用,“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群”示范效应显著。 

精准服务 职业教育显身手

2017年“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曾提出,要解决农村农业问题,要重视“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承办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以“量身定制”“下接地气”为指导,创新性的发展了一套农民大专学历提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成功应用。根据“识得准、招得来、学得进、用得上、干得好、脱得贫”培养目标,授人以渔,以实际项目带动农民发展。

精准招生。招前摸底,将部分贫困农民列入培育行列,采取“笔试+面试摸底+补漏补缺”即“两试两补”模式,对福建省23个重点扶贫县及贫困农民实施重点倾斜。

精准定位。结合水产养殖发展水平、养殖经营方式和农民学习需求,确定出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即“种子”与“星火”两类特色鲜明的培育定位。

精准教学。精设模式、精定课程、精编教材、精选教师、精造资源、精用教法等“六精”联动,把农民的需求放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位置,推动从“学历教育”向“产业教育”转变。

精准帮扶。加强“后培训时代”的跟踪服务,搭建平台和利用“教学资源库”资源开展经验交流、信息分享、技术研讨、产销对接等活动,做好农民的线上跟踪服务,围绕养殖周期提供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实现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

扶人扶智 职业教育新作为

经过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和培育实践,精准培育模式取得显著成果和广泛的社会辐射与示范效应。

成果直接受益农民学员1488人,其中23个省级贫困县的学员达到878名,占比59%,直接和间接带动5000余户脱贫。来自省级贫困县清流县的沧龙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志仁学员,先富后不忘带动同村富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两万多元,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年产商品鱼3800多吨,产值达3500多万元。同样来自省级贫困县的连城县益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吉明学员,帮扶了12个贫困户开展池塘养殖而脱贫,其专业合作社获评为“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无公害养殖基地”。陈志仁、李吉明同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陈志仁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学员刘尚西、林成强、洪百中等3人因为“技术水平高、生产或服务规模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入选“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百人团。

近日,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2018年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到100万人次。说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化”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成功抓住了精准扶贫中人的关键因素,促进了传统农民向“既懂政策又懂市场”“善于把科技和产业融合”“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融合,让职业教育助力扶贫攻坚更实在,更有成效。一如学校创办者,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解“收获不丰,民生困苦”之办校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