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促进内涵建设之二:全面加强内部管理


发布时间:2017-07-1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省信息

自2012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后示范建设”以来,学校实施了“五个加强”内涵建设工程,即加强党的建设、内部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面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学校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和规章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动依法治校、二级管理、质量整改和内部管理考核,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推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进程,实现了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健全内部治理制度,优化管理体制

学校在健全内部治理制度上苦下功夫,注重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了较高水平的管理体制。2015年,学校制定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并报四川省教育厅核准公布实施,章程以学校“宪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与举办者的关系、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并对党委领导、行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以及社会参与的职责与实现形式进行了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目标和战略、办学职能和外部关系、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以及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的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为学校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2016-2017年,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成果奖评选管理办法》《校系(院)二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二级经费核拨及管理办法(试行)》《绩效工资改革分配暂行办法》《学术讲座管理实施细则》《《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校园网新闻发布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与依法治校水平。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机制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学校根据建设发展事业需要,于2016年初开始实施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重组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立了创新创业培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升格为中层副职单位,增设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职委员,成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和质量控制与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学校与院(系)的权责利关系,充分发挥系(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根本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于2015年进行了二级管理试点,2016年在全校所有教学院(系)和部分职能部门全面铺开。管理重心下移,使各院(系)在学校宏观指导和调控下,更加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办学主体作用得到积极发挥。通过顶层制度建设,学校初步构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权利运行体系和学术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

创新内部治理手段,优化管理流程

学校紧扣国际化和信息化两大主题,不断创新内部治理手段,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推手,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走出去”战略,学习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管理和服务经验,提升了管理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打破管理的时空界限,逐步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013年4月,学校OA系统正式运行,部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升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学校正式启动网络理政平台,共设置36个信箱,包括书记信箱1个、校长信箱1个、其它院领导信箱6个、党群部门信箱7个、行政部门信箱11个、系部信箱10个,更好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强化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师生诉求渠道。

学校采用双光纤专线链路分别连接Internet和Cernet,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技术保障。全校有教学用计算机3816台,132间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建有2个录播教室和1个智慧教室。学校通过逐步升级的教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10余个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在教育教学方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80余门网络课程,并利用该平台开展辅助教学活动,该平台日平均点击量达5900余人次,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学校购置的电子图书达24万余册,自建及购买的音视频教学资源总播放时长约4100余小时/年。2016年录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6门,共计1248学时。2016年,学校成立了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建成了易班推广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全校在易班注册的师生人数达到了4000余人,为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绿色的网络空间。

激发内部治理活力,提高管理绩效

学校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内部治理活力,提高了管理绩效。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健全了四项工作机制,即法律咨询机制、争议纠纷解决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调动了学校各方的办学积极性。完善了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等平台,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了依法治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的权、责、利意识,推动了管理的规范性。充分发挥了工会、群团组织和基层组织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机关建设,积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的“六型”机关,构建了“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机关工作作风与服务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定期对机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机关工作作风与服务质量测评,提高了管理绩效和服务水平。

学校于2016年9月成立了质量控制与目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指导诊改工作机制建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办法,落实质量控制与目标管理工作的人财物保障等工作。同时成立了质量控制与目标督查办公室(中层机构),统筹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负责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适应社会能力评估及其他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目标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和督察等。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晨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