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融入职教创新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7-05-0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6日03版

 当今世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工业革命挑战的共同行动。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当今社会、工作和生活,也改变着学习和教育,信息化将成为今后十年职业教育系统整体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设立专项课题,旨在为研究制定“十三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做好前期战略研究工作。课题组由50多位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教育战略和工程教育方面的学者和20多位职业院校管理者组成,遵循“梳理现状和需求,明确研究框架,分析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理论联系实践,重在实施效果”的准则开展研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理论、国际比较、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师与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信息化体制机制以及案例研究与案例库构建等八个方面。本文基于课题研究成果,阐述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

    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基本认识,政府制定政策文件也将教育信息化与推动创新型教育的建设放在了一起,然而对职业教育中信息化的影响和作用认识还不清晰具体,还没有一整套理论予以阐释,也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实践。政府的信息化政策制定、院校的信息化改革、企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等都是在摸索中前行,追逐热点、制造事件成为流行方式,政策的前后矛盾、各方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不断投入巨资但又轮回原点的现象阻碍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一:

    深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对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不再是细枝末节性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变革。在互联网+各行各业的大趋势下,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是行业运行和职业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行业甚至是关键部分),中国社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创新发展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信息化支持下进行重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三个主要方面都需要在泛在学习环境中重新认识与阐释。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区、信息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

    问题二: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日益显现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表现为地区间差异显著,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差异显著,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差异显著,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显著等。差异体现在信息化理念、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资源、人员信息化能力、教育教学模式、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

    本课题抽样调查表明:山东省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其中45%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已有80%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中职校建设比例则为65%,绝大部分院校已建设自己的网站;而甘肃省高职院校中,67%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不足,西部地区校园网建设不能满足院校发展的需求,校园数字化程度较低,中职校对校园网络速度提高的需求高达74.24%。东部地区参加过8天及以上培训的人数占50%,西部地区则为31.96%。东部教师应用得更为广泛深入,超过70%的教师经常或有时利用网络开展电子书包教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实施翻转课堂、开展教学评价、撰写教学日志等。高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与水平高于中职。职业院校示范校和信息化试点校在教学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都大大优于非示范校。

    对策二:

    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调控能力

    政府在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措施的同时,还需要瞄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精准、有效的调控。

    (1)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行业建立持续的政策研究与评估机制,及时跟踪并发现问题。职业教育政策有效性的评估,需要试点、示范先行,并在持续大规模推进中研究问题、优化政策。统筹考虑研究项目与教改项目立项与实施的衔接,对于探索性问题通过社科基金、教育规划予以研究,对于已经被验证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设立教改项目进行大规模推广并进一步跟踪评价。

    (2)破解职业院校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需要多方协调或统筹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多部委需要更多的联合行动,以整体观、系统观的思想,将各方面政策与措施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职业院校体系和技师学院体系之间的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及共同发展。高度重视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三通两平台”工程,缩小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中小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设立类似基础教育的“国培计划”,建立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各级各类人员培训体系。在政策制定与立项时,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发展等不宜单独立项,应该成为教改整体项目的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和全面评价,各项建设的目标都应该回归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信息化资源与服务要面向行业需求,做好专业规划,制订标准规范,设立质量认证和最低准入门槛。信息化教学大赛要引导院校教学重岗位能力、工作场景和职业问题解决。

    问题三:

    政策与措施的整体性与针对性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有待完善。目前职业教育院校体系分为教育部的职业院校体系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技师学院体系,在政策制定、项目资助、资源共享、评估督导等方面大多都是独立运行。设立的项目之间也缺乏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相互关联,如: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0和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一期和二期)”,2012年信息化试点校项目,2015年职业教育百所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等归属不同司局规划与管理,造成院校实施过程中定位局部化、项目评价短期化、专项资金投入波动化等弊端。

    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措施破解瓶颈问题的针对性也有待提高,如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问题在不断加剧,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未得到与中小学一样的重视,未享受到政府统筹建设的待遇,凭借他们自身能力难以完成快速发展。人员信息化能力发展方面的欠账太多,师资发展也缺乏国家的持续有效支持。

    对策三:

    职业院校提升信息化的办学能力

    职业院校要面向“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定位于“两种融合、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整体的、系统性变革,从而增强信息化办学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短训与顶岗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新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动态调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如集团化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混合教学模式、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有效配置;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数据支持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评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职业院校治理水平等,进而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问题四:

    职业院校整体规划与持续实施的能力欠缺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很少有院校能将信息化与其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制订清晰的发展愿景,进行全局规划、顶层设计,构建技术系统与组织体系相互适配的组织结构,让各类信息化项目有效衔接,最终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而服务。

    本课题调研和案例跟踪结果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很多院校都有建设的需求但对目标、思路、方法都感到不知所措。数字教学资源方面,虽然已有不少免费、购置和自建资源,但大多是孤立于教学情景的资源,缺乏教学效力。人员信息化能力方面,院校领导团队需要的信息化领导力欠缺;教师信息化教学仅仅停留在常用软件的简单使用上,没有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模式认识与掌控能力;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技术人员信息化支撑能力达不到要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方面,大多数院校还停留在常用软件的简单使用层面,专业、课程及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不高,网络教学的普及性不足,深度应用尤其缺乏。信息化体制机制方面缺失最多,而且改进的内生动力不足,对信息化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大阻碍。

    对策四:

    学术机构改变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范式

    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需要积极探索全球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新形势下,既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模式。学术机构需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转变传统的思辨总结和实验室验证研究范式,遵循“政策研究、职教实践和学术探索”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基于院校创新实践,持续滚动地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为政府决策、院校改革提供科学的、前瞻的思想和方法依据。倡导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通过文献综述、国际比较、调查访谈、案例分析、会议研讨等多种方法,系统梳理了过去十年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由过去的单一要素,扩展为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空间),促使互联网+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生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信息化融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体现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职业教育人员信息化能力发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然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信息化融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信息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除了继续深化认识、脚踏实地的努力外,我们别无选择,正如刘延东副总理所说:“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作者:程建钢,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