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双三元”职教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6-04-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广东省信息

编者按: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就开始行校企三元共建专业的探索,经过7年实践,2011年又创新探索政校企”“行校企组成的双三元职教模式。41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刘华强文章《高职院校如何精准优化专业设置 ——关于中国特色双三元职教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提出双三元职教模式。为了更好让大家全面、系统了解双三元职教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实践成效,今天我们推出珠海城职院双三元职教模式概述。

一、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经济也经历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面对第三次新的工业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需要大批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国内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要求。随着2003年高职评估和2005年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开展,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办学体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几乎成为每所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许多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国内外职教模式的交流学习,探索订单式,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问题,但其中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等瓶颈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实践基础

  全国高职院校风起云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为珠海城职院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珠海城职院成立了双三元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团队,潜心研究了国外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职教系列理论,并深入实践,研究高职教育面临的深层次现实问题,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与改革为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的最终形成夯实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理论依据

  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是以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为研究起点,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经过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比较研究与长期的理论研究积累以及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形成。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分析研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生态平衡的理论,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高职教育生态化是指将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元素链接成一个生态系统即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其中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元素被称为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简称为生态因子。

  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发展目标,系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对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学校、政府、行业、企业这四个生态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微中宏三个层面探索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微观层面,校企合作形成生态核;中观层面,行校企内三元联动形成生态基;宏观层面,政校企外三元联动形成生态库,这三部分彼此联系,协同促进双三元职教模式的实施开展。

  在德国,由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的立法支持。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如果照搬德国的双元制,目前还存在着政府政策主导不力、校企合作法律缺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不高等方面的制约。珠海城职院在全国率先提出政校企”“行校企这种双三元协同融合的职教模式理论,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化的成功探索。双三元人才培养生态圈见图1

图一.jpg

 (二)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进程

  1.形成时期

  三元共建探索。珠海城职院2004年建校以来,一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根据珠海市中小企业较多、行业组织较活跃的特点,学校率先对行业、企业、学校三元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元制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05年起该模式在校内二级学院——工程与信息学院试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2008年在全校全面推广,先后与珠海市进出口商会、旅游协会、物流与采购商会等19个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发起组建了珠海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协会、自动化学会3个行业组织,行校企三元共建职教模式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三元双三元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思想已多年,各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府政策主导不够,校企合作法律缺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不高,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等,珠海城职院的情形也是如此。因此,学校在原三元共建模式基础上,2011年开始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珠海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办学模式。以此破解双元制在中国遇到的瓶颈,将其先进性融入中国,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化职业教育模式。

  2.发展时期

  学校确立双三元办学模式后,开启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之路。为加强政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推动人大立法出台《珠海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法制保障;不断优化学校顶层设计,在学校龙头专业的积极带动下,各专业开展行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三元办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效果逐渐呈现。20130420日《光明日报》发表珠海城职院校长刘华强文章《双三元:高职教育的中国化之路》,标志着在珠海城职院艰辛探索、孕育而生的双三元职教理论模式走向成熟发展时期;学校《基于政校企”“行校企合作的双三元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三位一体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学校还在对口支援单位阳江职院建立了中德合作基地子项目,对德国的双元制职教体系与学校提出的双三元职教体系开展了深入的理论比较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主要内容

  双三元职教模式由政校企(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办学模式和行校企(即以行业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组成,其核心理念是实现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的三元互动、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互为补充、互为支撑。三大层次分明、路径清晰、责任明确,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种创新型职教理念也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开放式职教模式运行结构。它由宏观职教联合会,中观办学理事会,微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三个运行中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形成不同的工作路径,分别发挥主导、指导、主体不同功能。宏观层面政策引领、政校企三元联动、整合资源;中观层面行业规范、对接产业、行校企三元互融;微观层面校企互动、深度合作、实体建设。参与三方融通互动,互为支撑、协同推动,协同创新,互为一体,形成有效的机制体制。见图2

图二.bmp

 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发展的五大理论和七大运行机制。五大理论研究部分分别是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双三元高职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双三元协同创新的专业建设理论、双三元多元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双三元职教模式信息技术的平台理论。七大运行机制如下:一是推动市政府建立职教联席会,构建双三元合作办学理事会治理结构,通过人大立法,建立双三元人才培养共育共管的保障机制;二是组建行校企三元共建教指委和专指委,建立专业规划建设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双三元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四是建立双三元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机制;五是建立双三元人才交流机制;六是建立双三元互利双赢成果共享的激励机制;七是建立双三元管理风险社会责任共担的约束机制。作为高职院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双三元办学理事会组织本着自愿参加、平等互利、权责相应、双向互动、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侧重在教育资源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规划、人才交流、产学研合作、培训认证等方面建立起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协同创新机制。

  双三元模式的实施路径。双三元办学模式旨在解决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办学体制机制瓶颈,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体现。该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政、行、校、企四元组合,而是分层次、按路径的有机融通与创新性合作。政校企是前提和基础,面对国内高职教育政策引导乏力,校企合作法律缺失等问题,为高职教育国家立法、政府立策、优化职教环境提供现实平台与动力,既解决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从深层次解决产教融合的问题,促进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行校企是关键和抓手,从中微观层面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不高等问题,促进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明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解决如何培养企业亟需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问题。行校企三元中的行业是指导,解决中观层面上指导专业办学定位问题;企业是支撑,解决微观层面上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问题。政校企提供政策、打造平台,行校企负责实施和执行,同时又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反馈到政校企层面,政校企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通过政校企”“行校企有层次、分路径的协同融合,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见图3

图三.bmp

三、双三元职教模式的实践成效

  学校积极探索双三元职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学校根据珠江西岸地区的产业规划,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机电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社会工作五大专业群,加强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中德合作等特色项目的建设,筹备开发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空、空调制冷等与产业(行业)相关的新专业。与高栏港经济区携手打造政校企深度合作实验圈,与高端服务企业合作创办航空与海洋工程学校,开设了长隆旅游管理班、格力安全技术员定向培训班、格力实验测试员定向培训班等17个企业冠名班。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以双三元职教模式为指导,制定具体的专业育人模式,深入推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实践环境与教师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校企合作专业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与珠海三高一特产业体系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为培养符合珠海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珠海城职院践行的双三元办学模式,使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学校、企业实现紧密对接,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办学体系,也为推动产业链、专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共同为珠海的发展服务探索了有利路径。学校还先后与一百多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重点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协作关系,实施专业与课程等项目改革。近年来,依托珠海城职院而成立的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珠海市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珠海游艇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使珠海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学校积极推广双三元职教模式,形成政校企、行校企和谐互动的良好局面,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借助珠海市政府与德国工商大会在学校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联合办专业,探索中德双证书制。双三元职教模式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保障有力,学校办学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珠海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明显增强。

  学校积极建立双三元职教模式四大协同创新平台,为珠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重要支点的作用。学校对接珠海社会治理领域、高新区智能电网产业、珠海制造业中小企业、高栏港经济区分别建立珠海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珠海智能电网应用技术、珠海机电设备与工艺、华南地区港口煤炭集疏运等4个协同创新中心,服务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标志性成果如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心成为珠海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其承担的中组部课题《珠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被选入广东省委决策参考文集;智能电网创新中心承担了《珠海智能电网产业规划和实施方案(2013—2020)》的制定工作,推动行业制定《光伏发电安装调试工职业技能标准(草案)》;港口煤炭创新中心主持了西江黄金水道调研等。学校积极搭建各类创新服务、沟通联系的平台,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牵桥搭线。

  学校积极设立双三元职教模式高端研究平台,科研带动,服务地方,效果显著。三大高端研究平台即广东省社科院珠海分院、中科院广州分院珠海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广州分院珠海基地。学校聘请著名科学家刘人怀院士作为名誉校长,并在校内设立了刘人怀院士工作室指导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学术研究。学校与澳门合作成立珠澳国际教育创新园;与金湾区、横琴新区、高栏港、高新区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紧密结合珠海的航空和海洋装备产业,成立航空与海洋装备学院;依托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等市重点研究基地带动科研服务。平台的建立,极大提升了学校协同创新的能力,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取得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量质齐升。仅2014—2015学年,学校在研技术开发(攻关)课题经费、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就达到近1000万元。城职院正在加快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证明,双三元办学模式是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的中国化、本土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作者: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刘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