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盛钧:大器晚成的会计史大家


发布时间:2016-02-2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省信息

2015年2月9日,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迎来了一位93岁高龄的老先生。他向档案馆捐赠了3万余字的著作手稿和4件书画作品等档案资料。而早在两年前,他就曾捐出自己所著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史》,是内江市档案馆最高龄的捐赠者。他就是内江职业技术学院93岁的退休高级讲师,我国专门从事会计史研究,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历史研究的学者余盛钧先生。

但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本《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史》居然是在余盛钧90岁高龄的时候完成的。而他对会计史的研究,则是从1981年59岁时开始的。在这之前,他长期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和会计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会计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这之后,他在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孜孜以求,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与会计紧密结合

1922年,余盛钧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的一个小康之家。从6岁开始读私塾,到16岁初中毕业,余盛钧最喜欢的课程是历史课和语文课。初中毕业后,因为隆昌没有高中,余盛钧的一位当时在国民政府对外贸易委员会工作的堂叔为他报名参加从上海迁过来的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1939年,17岁的余盛钧开始在中华职业学校念书,用他的话说,从此开启了“与会计专业紧密结合的人生道路”。

中华职业学校是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办的,因此当时可以请到很多有名的学者和专家任教,或者为学生们做报告。余盛钧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用功。

“在中华职业学校念书,我就受到了如何增进自己的职业,专心专一地搞好自己的职业工作也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在中华职业学校的教育,对我以后从事职业工作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从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后,余盛钧先后在商业公司、保险公司工作,并曾和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小保险公司——静安物产保险公司。1944年8月,22岁的余盛钧考入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就读。由于有之前中华职业学校的学习基础和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再加上立信良好的办学条件,两年半的立信学习生涯,让余盛钧“系统地掌握了较高的会计理论与技术”。

“在立信期间,班主任王逢辛教授亲自主讲《高级会计学》。讲《商业概念》这个课的张老师则是当时很有名的民主革命家。我在学校见到很多中国很有名的学问家大专家,还有幸多次聆听潘序伦校长的教诲。老校长首次来班上讲‘天助自助者’的内容,让我至今印象仍深。”

实践出真知

1946年下半年,余盛均从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毕业,开始把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而在考入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之前,余盛钧已经有过三年左右的公司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商业公司、保险公司的会计都比较熟悉。而从毕业之后到全国解放之前,余盛钧进一步积累了几年保险公司的会计实践经验。

1950年8月,内江专区百货公司招考会计人员,要求第一要有经验,第二要有学历。余盛钧报名参加了考试。

“考试的时候,我发现题目里面计算方式有问题,我向他们反映。他们监考人员以为我是不懂这个东西。我告诉他这个题目本身有错误。他们后来改了题目,大家才做的。”

最终,余盛钧通过了考试,进入内江专区百货公司会计科。“三反”之后,余盛钧代理会计科负责人,工作非常繁复,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这个公司管的商品有几千种,每一种都有进出销的账,叫做三级账,包括总账、二级账、三级账,每天商品进多少销多少都要计账。”

1953年,西南商业管理局派人到内江来,让内江专区百货公司会计科试点商品金额核算制。“就是对每一个营业员手中保管的商品,换成一个总的金额,销了多少金额,领了多少商品,给他记上,月底盘点他手中管理的商品,要跟他剩余的金额相等。这个工作就是解放营业员,就不需要每一样东西都缴款,可以实行一手钱,一手货。这个方法在内江全省进行试点之后,西南商业管理体系向全省其他百货公司宣传。”

1956年,内江专区百货公司分公司转变为商业局。余盛钧的工作性质从经营业务变成了管理工作。

商业局是行政合一,既是行政又是企业。商业局管八大公司,管八大公司的商品购进、销售、人才进出等,保证市场的供应。我做的不是具体的会计工作,而是管理工作。”

桃李满天下

在商业局工作的时候,余盛钧还多次从事职业教学工作。“期间凡是商业局要办短期培训,都要把我调过去。曾经内江厂办在职培训,也把我调过去搞了几个月。还有商业局委托统计学校办一个会计人员培训,也把我调到理论系。这中间没有职业教学,抽调去搞了一些临时的教学工作。之后才正式调到财贸学校,一直搞教学工作。”

内江财贸学校的前身是内江财贸干部学校,主要是培训政治思想。1961年,学校突然想搞会计培训。于是,余盛钧就被调来。

“1961年办了两期,都是我在搞教学工作,写教材,根据教材写简单的会计理论、账户分配、会计科目等等,编写了一本很厚的教材。培训了两次之后,又回到单位。1965年财贸干部学校又要办一次为期半年的比较高级的培训,又把我抽调去了。我写了比较详细的会计教材,教了半年。”

由于余盛钧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他的教授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而且结合了实际工作,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员们对他的教学非常满意。

由于当时会计人员比较缺,学员都是从基层供销社抽调来的,有些人基本上不懂会计。“从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到怎么记账、怎么编写会计凭证,一样一样地教,结合实际工作,结合他们做过的营业员、保管、业务员工作讲,他们就更听得懂。培训后,他们作为一个基层会计人员,就可以胜任。”

所以,余盛钧说他做教育工作,是从成人教育开始的,而不是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的经历让他感觉“自己在做老师这方面还行”。于是,1974年内江财贸学校成立,余盛钧得偿所愿,正式成为学校的老师。

从那时起,一直到1988年退休,余盛钧不但带了很多届的学生,学校里的很多青年教师也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刚进学校的时候,会计教研室只有余盛钧一个人。“财贸学校当时缺老师,就把班上学习最好的留下来任教。现在好几个老师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余盛钧教他们怎么样讲课,怎么样写教案,怎么样上课,第一课怎么上台,上台的教育怎么样,一步步把他们带出来,使他们都可以胜任教师工作。

这辈子,余盛钧都记不得自己教了多少学生了。在他过90岁生日那天,原定的10桌宴席已坐满亲朋好友,却没想到他的很多学生们不请自到,呼啦啦一下来了上百人。最后,只好再增加了20桌酒席。

老树开新花

到内江财贸学校不久,余盛钧到成都开会,与会的老师们反映教材很缺,于是他提议由学校的老师自己编教材。“我们学校的校长说,到内江来。然后在沱江旅馆专门包了几个房间,作为编写教材的地方。这样就第一次把这个教材编了,发行量很大,有4万多本。”这本主要由余盛钧编著的教材是《商业会计》。而这本教材出版时,余盛钧已经57岁了。

1981年四川省会计学会成立,余盛钧受邀参加,后被选为学会理事,一直做了 6年,每一年都要去开年会。在这个过程中,余盛钧通过和同行们探讨,越来越感觉会计不单是技术,还有很多高级的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加上读书时他就偏爱历史课,自然就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聚焦于会计史方面。

余盛钧开始用心搜集会计史方面的资料。他利用到成都看望亲戚的机会,到成都的图书馆去抄写资料,抄写了民国8年北洋军阀时期的会计师法等资料。后来在一次开会时,他听说有一本叫《玉海》的书,其中《食货·会计》基本是古代会计史内容的,而这本书只有重庆图书馆有。“这是一本很宝贵的书,是明代时候出版的,宣纸系列的。经过省文化厅批准才可以借。我就到重庆去借了。那个时候连复印机都没有,只能抄,一篇一篇一笔一笔地抄,把《玉海》整个抄下来了。”

那个时代,因为用的是繁体字,要把一本一本的书抄写下来,是非常困难的。余盛钧觉得如果这些东西不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就等于废纸一样,自己的辛苦也就白费了。他也希望为会计提供一些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资料。于是,余盛钧开始动手写第一本书——《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

正好当时由于引进外资到中国来,很多公司都需要验资,需要会计方面的证明,于是,财政部批准恢复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1985年,成都成立了成都会计师事务所,之后派了一个人在内江成立了内江会计师事务所。余盛钧那时是内江市商贸经济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经常跟财政打交道,了解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要成立几个办事处。余盛钧希望成立一个全新的班子,挂靠在财贸学校,藉此也可以让财贸学校的老师接触实际工作。1989年10月,内江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办事处正式成立,余盛钧担任法人代表和主任。

“那是我们的收入都不发,没有工资的。只是出勤的时候发一点津贴。办事处一直办到1996年,最后结余7万多块钱,其中5万块钱都买了图书,全部送给学校。”

1993年,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余盛钧因为有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经验,以及了解到解放前上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于是,就将以前费大气力收集到的旧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资料,加上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发展的情况,按年代、按内容撮合在一起,终于完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并得到西南财大毛伯林教授、上海王逢辛老师认可,托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年,余盛钧71岁了。

2009年,87岁的余盛钧仍然耳聪目明。他将过去搜集到的会计史料翻出来,又到学校图书馆借到《汉书》、《隋书》等,摘选出其中对会计的著述,撰编了《中国历代会计著述选》一书。 2012年年初,在儿子儿媳的鼓励和帮助下,余盛钧找出早年写了大半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史》一书的底稿继续写完,年末该书出版。是年,余盛钧已经是90岁的高龄。

尽管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余盛钧仍然在搞专业研究,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自己喜欢。“我既不打牌也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搞点资料,写写画画。我曾经跟朋友讲,我一天只要一枝笔、一张纸,就可以很好地过一天。”

通过研究会计的历史,余盛钧认为,会计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严肃的工作,要求每一个数字都要真实。因此,作为会计工作者,品德要真实,素质要真实,绝不能有丝毫的掺假。

“人无信不立,这是我在立信专科学校学习受到的个人品德的教育。后来我个人的人格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无论在百货公司工作,还是在财贸学校工作,都本着这么一个理念,对每样事情都认真,每一笔账都必须落实,从来不搞掺假的事情。”

  所以,他最后寄语后辈会计工作者:做会计工作,先要学会计道德,然后才是会计技术;如果没有会计道德,会计技术也是没有作用的。(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岳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