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 高职生“逆袭”最难就业季


发布时间:2013-07-1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社

    收入3年倍增,去年高职生就业率达90.4%,今年你会不会报考

    699万人涌入社会,让今年大学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即使降低“身价”仍无业可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职校毕业生却成为企业抢夺的“香饽饽”,就业率形势向好。一冷一热之间,也让原本被考生和家长冷落的职校出现“回暖”迹象。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下,职业教育能否“逆袭”,扭转在考生和家长眼中“下下签”的尴尬?

    高职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收入3年倍增

    根据16日发布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近3年来,我国高职生就业率稳中有升,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3年后实现了收入倍增,增幅达120%。报告说,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4%。2010年和2011年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88.1%和89.6%。

    报告说,值得一提的是,2012届高职毕业生中有2.9%选择自主创业。

    据了解,《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完成。

麦可思研究院院长王伯庆介绍,报告借鉴美国的“高校计分卡”模式,用就业率、月收入、自主创业比例、专业相关度和母校总体满意度等5个关键性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9届、2011届、2012届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万份、10万份和8万份。

    报告指出: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有56%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其中62%属于工作职责增加。

    报告显示出高职教育的成绩,如:有64%的2012届理工农医类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有83%的应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同时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仍需增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办学自主权亟待落实。

    高职生就业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高职毕业生为何受人青睐?高职院校有何育人秘籍?

    学生接地气,用人单位“排队等”:2012年8月17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登上了美国《华尔街日报》,该报称他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稳中有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高等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排第一位的是“985”院校,第二位的就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的学校类型都在之后。

全国高职高专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指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将企业培训前移到教学过程,缩短了学生岗位适应时间,成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专业“灵活变”,告别学用“两张皮”: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新增1318个专业,其中绝大多数与学校所在地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针对北京城市建设发展重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增设轨道交通车辆、信号控制等相关专业;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新增农村合作金融、农产品检测等专业;针对新能源发展战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增设新能源汽车专业……

    办学多元化,迎难而上“练内功”:一些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自治区政府投入2000万元建立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后增设相关专业,在石河子、阿克苏当地招收初、高中毕业后未就业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订单”培养…… 高职生就业“风景这边独好”正在推动地方高校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已开始实施注册入学、技能高考、分类入学等多元化录取模式。

    职业教育

    能否“逆袭”?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职业院校近1.4万所,在校生近3100万人。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最难就业季”的今年,职校毕业生“逆袭”现象格外受到关注,也给职校招生带来了新气象。以往被学生和家长冷落的职高、技校和中专,人气明显回升。

    职教亟待摆脱“弱势教育”尴尬

    虽然总体向好,但不可回避的是,职业教育仍面临“被冷落”的现实尴尬。职业学校“被冷落”的背后,不仅在于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偏见”,更是由于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各方的歧视。

    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中专毕业可以直接当干部,但自从90年代大学扩招后,职业教育沦为“弱势教育”,现在稍微稳定一点的工作门槛都得是本科,自然导致缺乏认同感。

    消除歧视需要政府行动

    来自人社部的消息显示,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将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结构性错位”矛盾之下,改变家长和考生“重普高轻中职、重本科轻高职”问题,关键要从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入手。

    “首先就是要有合理的薪酬和待遇认同制度。”中科院院士、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褚君浩说。而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最重要的一点要归于政府行动。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在于组建应用技术大学,并形成本科、硕士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说,二十世纪80年代,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理论功底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值得借鉴。

    高职高专就业

    “红绿牌”专业

    麦可思研究院院长王伯庆指出,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麦可思研究院设置了“红绿牌”专业评价体系,将毕业生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定义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将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定义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据了解,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已连续三年“亮红牌”。 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