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学实践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4日14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十九大报告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弄潮儿,对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双课融通、四步为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后取得的新成果。

“双课融通、四步为营”的新内涵

  高职院校“双课融通”创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创业素养教育。“双课融通”的实质是消除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隔膜,将两者的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高职院校“四步为营”创业教育是面向已经创业或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的创业能力教育。“四步”是指创意激发训练、项目催生训练、成果孵化训练、企业运营管理训练等四个创业能力训练环节。“营”是指为创业实践基地配置的创业设备、设施和师资,以及对学生施加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指导的总称。“四步为营”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是指按照军队训练的要求,在创业实践基地,对学生逐步进行激发创意、项目催生、成果孵化、企业运营管理等训练,以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创业项目或模拟项目步入商业运营轨道。

推进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新策略

    打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应从七个方面打造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一是整合校内资源,全力打造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核心平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强“双课融通”,使专业课程教学课堂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强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学校提供场地、资金、人力等,扶持以专业为依托的众多创业社团发展,支持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社团活动,营造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质和热情;四是积极参与和举办创业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积极承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在校内举办跨学科创业方案设计大赛,促进学生管理知识和生产知识的融合;五是开设创业讲坛,聘请创业教育专家、政府官员、创业者、本校创业教师举办讲座,传播创业知识,分析创业案例,解析国家创业政策,分享创业经验;六是引入GYB和SYB创业培训,组织学生培训和认证;七是倡导和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增加学生与顾主谈判、与顾客或民众交流的机会,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捕捉“商机”的能力。

  健全创业教育保障措施,切实推进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从四个方面来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一是争取政府支持,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二级机构,配备专人负责与政府对接,把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用好,及时解决学生创业的困难。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引入愿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公司,公司设立创业基金,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创业项目,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孵化器。三是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依据自身规模投入足够的创业专项资金,更新改造创业基地和购置设备,同时,还把产学研中心、二级院系的教师工作室和应用技术研究所等纳入创业基地统一管理,使基地具有创业培训、创业管理、政策指导、工商注册、项目策划、管理咨询、融资、技术鉴定等综合服务功能;明确规定教师队伍建设、绩效分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活动、社团等对创业教育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切实推动“双课融通、四步为营”创新创业教育。四是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弘扬创业精神、宣传学子创业历程和回馈母校的感人事迹、树立创业榜样。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双课融通”创业教育。“双课融通”是一个人为控制而非自然的过程。应在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中必须固化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功能,使专业教学隐含的创业教育成为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促使专业教学中隐含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人格特质等隐性创业知识教育落地生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措施来实现“双课融通”。一是深化教学制度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制度中固化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企业营运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等显性创业知识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统一安排教学,同时保持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人格特质等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将其固化在教学制度文件之中,促使师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创业隐性知识教与学的自然行为转变为有计划的行动,促使创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这是“双课融通”创业教育的精髓。二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广泛运用探究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性。把创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并非直接把创业知识植入专业课程,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品德、教学方法等影响学生,以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依托产业价值链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全价值链校企联盟,建立“生产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配置生产要素、布局实训现场、制定管理制度、设计实训流程,以项目或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认知。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学校通过招聘、外聘、校企合作,建立专兼职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创业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支持教师创业或到企业锻炼,培养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

  (作者:聂强 唐艳辉 仇大勇,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