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情况简介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于2002年4月建立,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四川省温江农校。现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学生9300余人,设有畜牧兽医、农学园艺等六大类38个专业,形成了“立足一产,接二连三”的专业架构。50余年来,历届师生自强不息、把情感系在“三农”、把理想播在乡村、把教室放在田野、把出路寄于创新,凝炼成“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学院精神,铸就了“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把企业引入学院、把专业办进企业”的办学模式创新。学院成为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孵化器”,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育人与服务的双重功能。
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找准学院办学定位
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种必然的政策选择和历史路径。而现代农业的希望就在于能否培养一大批能够回到农村、扎根土地、从事农业的高素质人才。对此,农业高职学院责无旁贷,培养的农业高职人才要能够成为从事现代农业的生力军,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主力军,成为新型业主乃至现代农业中小企业家,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中坚和领军人物,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学院的角色功能定位是:以人才培养和服务成都两大功能为主、农业科技研发为辅,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层次类型定位是:以农为主、兼顾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需要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全国;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一线实用人才
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学院办成企业的学院,行业的学院,社区的学院,学院在校地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校企合作,组建理事会共同办学。双方“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人才共培”,共同组成理事会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分院院长负责制。如:学院与新加坡天荣公司合作,共建“天荣电子信息学院”,企业投资近5000万元,在温江区海峡科技园单独建立一个校区,学院将电子信息分院学生学费的70%划转天荣公司,由企业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费用,以企业为主实施管理,现这个学院的院长正考虑由企业的老总来担任。借鉴这种办学模式,学院今年准备以股份制的形式和成都市最大的一个肉鸡生产企业兴川公司联合建立肉鸡养殖技术学院,准备以校企联合体的形式与成都都江堰孙桥农业的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地农业公司联合建立园艺技术(都市农业)学院等,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
二是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共同培养。双方“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育教学共同承担、学生就业工作共同完成”。如:畜牧兽医分院与崇州旺达饲料公司合作共建“旺达”班,与正大公司合作共建“正大”班,与大北农集团合作共建“养猪场长预备班”等一批“订单”班,培养种植、养殖行业的新业主和企业后备技术骨干。
三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双方“共同投入、共同经营、共享成果”。如:农学园艺分院引入金田农业公司,由企业提供种子资源、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共同建设和经营管理学院农场和园艺场;畜牧兽医分院与崇州旺达饲料公司在共建“旺达”班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学院流转土地130余亩,企业投资4000余万元,建立种猪繁育和商品猪养殖基地,同时配套修建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可接纳成建制班的学生轮流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按企业准员工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并计发薪酬,兑现奖惩。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既是教学计划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由双方共同评定实习成绩,单独计算学分。结合四川作为养猪大省的地域特点,以养猪生产为突破口,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优化重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实现了使职业教育真正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四是校地联动,创新“服务育人”模式。学院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示范和推广,技术服务覆盖成都14个涉农区(市、县),并延伸到凉山州、雅安、资阳等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技术服务模式:如 “学院+企业”、“学院+园区+业主”、“学院+协会+农户”、“学院科技专家大院+地方+业主”等模式。在为业主、企业、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学院形成了“服务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今年春季防疫,成都市双流县和郫县就把“春季疫病防控”实行外包,由学院教师带着学生去实施,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提供了平台。
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企业,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等等,使学生学会做人,能够做事。近年来,学生毕业后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奋斗,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者、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的典型,助推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后劲”的良好局面,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好用、实用、管用”,“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均在95%以上。同时“出口畅带动进口旺”,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数远远超过学院录取计划数,其中07年第一志愿数是计划数的2.35倍,2008年为2.48倍,2009年为1.8倍,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地位”的内涵发展之路。不断“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为把学院建成示范性高职学院并最终将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的一流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