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院“教育月”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发布时间:2019-05-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山东省信息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青职大讲堂、青职文创市集、校园诗词大会、展览展示和实践体悟活动等加强载体建设,连续五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搭建文化传承平台

重点打造面向学生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公共平台——青职大讲堂,先后邀请百家讲坛名师鲍鹏山、当代雷锋郭明义、儒学泰山学者马士远、中华对角羚之父葛玉修、“齐鲁最美教师”张薇等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先锋人物来院作报告,并先后开辟“文化大课堂”、“道德讲堂”等十余个分讲堂,集中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讲座,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世情国情、把握时代脉搏。

创新工作思路,携手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和学院校友共同设立首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奖励基金——“爱基金青职明德奖”,每年评选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教师,优秀团队(项目),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期间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月主题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网络课程,开设名著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30余门系列选修课程,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音乐、舞蹈等公共文化实践课程,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公选课。

设立专事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和建设的国学讲堂,组建以“齐鲁最美教师”张薇为带头人的张薇教育团队,整体构建青职特色传统文化体系,按照儒、道、墨、诗、蒙体系设计开发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教育月期间集中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近孔子、走进墨子等系列讲座,主讲教师走进全部7个二级学院覆盖全体学生讲课,助力学生生命成长、引导智慧人生;每学年组建30人的国学班,多师同课,采取经典诵读、原著研读、故事解读、问题研讨等方法按模块授课。

营造浸润成长氛围

学院通过竞赛的趣味性、时效性和普及性来彰显中华诗词之美,启迪青职学子走近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进一步涵养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竞赛内容涵盖孔子与儒家文化、家风家训、汉字艺术、书法篆刻、京剧、传统建筑、古代教育、中医中药、茶文化、传统音乐、剪纸艺术、节庆饮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合理确定竞赛方式、科学设置比赛环节、增加比赛趣味性等方式,展示选手风采与实力,掀起观看热潮,连续五年举办青职诗歌节,已累计校园国学知识竞赛四届、诗词大会三届,观众逾5000名。

举办传统文化才艺展、书法展、家谱展、雷锋精神主题展、茶艺展、民间技术展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各二级学院也以书院为载体,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开展“书院传统文化月”、“朗诵大赛”“经典研读计划”、“征文比赛”“文化沙龙”等系列品牌活动,提升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提升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搭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的传统文化育人大平台。

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学院注重在实践体悟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陶艺、剪纸、皮影、面塑、扎染、书法、篆刻、茶文化、射艺及其它文化创意体验活动,邀请赵丽华、刘泽艺、吴云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讲解相关技术,演示传统技艺,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激发师生创作热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积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改革,由艺术学院发起启动“青职文创市集”,集合师生力量,在扎染、编织、版画、陶艺、首饰等门类中,制作出一批彰显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创意文创作品,并在院内举办成果展,展示由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的包括壁挂、靠垫、休闲包、手工鞋、饰品等在内作品,带动广大热爱传统文化和手作的师生广泛参与,实现了专业教学拓展、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双创教育工作等方面新突破,得到了省市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突出实践育人特色

以高水平艺术团建设为牵引,强化艺术团、民族乐团、华韵汉文化社团建设,提高师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团队学生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传统艺术家;开展志愿服务行动,7个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分赴各自与西海岸新区的共建的社区学院中的社区、中小学等进行才艺展演、文化支教、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和专业实践等活动;携手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开展“排队候车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蒙阴、沂南等地文化机构建立长期志愿服务项目,让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