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拥抱世界亮出“教育牌”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古明州因港而兴。自古以来,宁波就是一个繁盛的对外贸易商埠。以水为魂,倚港衍生,与生俱来的港口血统推动着宁波从陆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千年商埠迎来了高速发展期。40年的历程中,这座海港城市始终迈着开放从容的脚步,勇立改革潮头。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给宁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开放千年之后,古老港城如何再次起飞?在宁波布局的众多引擎中,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动力。

    搭戏台,教育成为城市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在中共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每周的行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与不同国家开展教育合作的内容。有人开玩笑似的对朱达说:“你这个教工委书记倒像半个外交官。”

    面对这样的声音,朱达回应道:“宁波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教育可以先行一步,成为城市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与这座城市一样,宁波教育的血脉里流动着开放的基因。2012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部市共建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启了宁波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在这里,你有很多机会与各国教育名家对话交流:40多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会及论坛邀请了120多位重量级的嘉宾登台演讲,及时提供了多个层次的教育信息。

    在这里,你还可能参与世界一流的教育项目:300多项国际教育合作协议在宁波落地,全球1100多所院校在宁波有合作关系,各个层次的中外合作项目不断“落地”。

    在这里,你还可以与友好城市、姊妹学校建立长期联系:诺丁汉市、比得哥什、鲁昂市、奥克兰市、大邱市等都与宁波开展战略合作,而姊妹学校之间的交往早已突破了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向着共同研究、合作共赢的关系迈进。

    在这里,你甚至可以通过教育的舞台,延展至科技、人文及经济领域。宁波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枢纽”,连接着方方面面的资源与关系——

    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宁波来说,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市场是当务之急。但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却因不熟悉外方政策及人文环境而“卡了壳”。捷克,“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一站。对这个国家,宁波显然没有足够的经验:外贸生意怎么做,哪些货品可以出口,对方国家在进出口检验检疫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这些关键环节,没有人操作过,甚至没有相关的文字资料。

    正在政府“上火”之际,宁波教育前来“救急”。浙江万里学院“捷克语言文化中心”马上启动捷克进出口贸易政策调研,通过“老关系”捷克孟德尔大学商学院,很快就拿到了翔实的出入境相关法律条文及管理条例,解了宁波与捷克贸易中的“燃眉之急”。

    在中东欧区域,波兰是有待企业开发的“蓝海”。可熟悉波兰的人才太少,在全国也仅有个位数的高校培养相关人才,“远水解不了近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依托外国语学院,迅速与波兰大使馆建立起合作关系,波兰研究中心已于近日揭牌。

    “学院将大力支持波兰研究中心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快速整合资源,对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一方面,为宁波与波兰的合作提供咨政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满足宁波企业需求的波兰通人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书记费英勤说。

    “教育搭台,经贸唱戏”,宁波教育瞄准城市发展的大目标,不断拓展新领域。在未来版图中,宁波经济着力发展高层次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致力于将城市打造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

    此时,宁波教育再一次展开教育开放的蓝图:加快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吸纳国际化高端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外向型经济的能力;推动建设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浙大宁波理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技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前沿的合作基地……

    宁波教育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大力度的改革,为城市的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走出去,职业院校“出海”打响中国“金招牌”

    走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大厦的大厅,访客总会被一幅世界地图所吸引。在这幅地图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113个国家都点上了红点,代表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援外培训已经覆盖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援外教育“航空母舰”已经初步成形。

    “借着建设‘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可人才从哪里来,这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培训当地员工,解决企业难题,是职业院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毛大龙说。

    从2007年起,宁职院紧紧围绕地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把援外培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涉外项目涉足汽车、航空、制造等核心产业领域。

    “中国的老师来了,教给我最新的技术。现在,我走上生产线不慌了,工资也涨了好几倍。”也门学生瑞拉高兴地说。

    一方面,宁职院将培训班开到国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到宁职院“取经”。“我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已经5个多月了,不仅掌握了旅游专业的相关技能,还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汉语。”在东帝汶的维拉诺瓦·西莫斯·艾丽萨看来,中国行收获颇丰。像维拉诺瓦·西莫斯·艾丽萨一样,已经有来自113个发展中国家的近2100名学员接受了培训。

    企业“出海”总与教育密不可分。2014年,浙江天时国际有限公司等中资企业在贝宁密集开办贸易中心和工厂,给宁波职教“走出去”带来了一轮新的机遇。

    贝宁当地技能型人才短缺,技术培训也远远跟不上需求。如果从中国派技术工人到贝宁,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难以承担。面对难题,宁波教育人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去,到非洲去办学,把中国的技术扎根在贝宁。

    当年,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正式开学。4年来,宁波教师源源不断地走进非洲课堂,为当地培养了物流、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300余名技能型人才。

    “宁波职教将技术带到了贝宁,真心实意地帮助贝宁解决了大问题,这样的学校我们非常欢迎。”贝宁交通部长埃尔韦·埃奥梅说。

    贝宁学院一炮打响之后,柬埔寨、肯尼亚等国代表纷至沓来,强烈要求宁波教育赴当地办学。此后,“格林纳达汽车维修技术海外培训班”“斯里兰卡职业教育海外培训班”陆续开张。

    去年,宁波职教“走出去”再升级,全国“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正式成立。宁波将依托78所优质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援外培训和境外办学支撑平台,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高铁等企业走出去,培养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高技能人才。

    艺术教育“走出去”,是宁波职教海外办学的另一个缩影。罗马尼亚向来以艺术闻名海外,德瓦艺术中学是当地艺术学校中的佼佼者。宁波外事学校与德瓦艺术中学一拍即合:集聚中罗优质教育资源,培育高水平艺术人才。2016年,罗马尼亚中罗(德瓦)国际艺术学校“开张”,创新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注册中罗两校双学籍,进行四年制课程学习。学习期满符合毕业条件者获得双方高中毕业文凭,打通了两国学生跨国深造的通道。

    得益于这个项目,宁波外事学校教师把“中国风”带到了罗马尼亚。“中国古典舞太美了!”体操运动员安德雷阿被汉唐舞深深吸引,她盼着能到中国来学习。

    如今,越来越多的宁波职教项目走出国门,在很多国家已经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今年初举行的第二届职业教育国际开放论坛上,宁波市又出台了《宁波市“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了14项重点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

    引进来,建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

    今天,宁波有一所赫赫有名的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每到招生季节,招生部都会收到全球多个国家优秀学生的入学申请。“随着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我们招生的门槛也在提高,无论是国内的高考,还是申请入学的国际学生,都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说。

    成立于2004年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开创了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

    成立之初,这所大学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当年,中外合作办学仅限于课程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尚未出台,能不能引进国外高校、全英式教育在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都有不少人质疑。

    敢想敢为的宁波人并没有被质疑吓倒。“宁波要想成为国际化的港口城市,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这条没人走的路,我们可以走走看。”宁波市教育局原局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说。

    今天,再回过头来看,答案显而易见。14年来,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成为宁波高等教育的标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每年吸引了大批优质生源来宁波学习,同时还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800多名留学生、400多名学术教师来宁波学习工作。

    “在宁波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中,宁波诺丁汉大学凭借自身的国际基因,还可以成为一座开放之桥、友谊之桥。”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陆明彦说。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宁波大学,刚过而立之年,就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除在全球招揽人才以外,宁波大学还积极推动办学国际化。去年3月,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成功获批,法国教师、法国课程、法国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所联合学院全面落地。“联合学院的法式教学让我提前适应了法国教育,现在的学习轻车熟路。”目前在法国昂热大学学习的宁波大学2014级学生张敏涛对留学生活充满信心。

    不仅是高等教育,今天的宁波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宁波实施“千校结好”行动计划,引进国外STEAM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优质资源,培养中小学生国际视野和素养。据统计,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到40个,覆盖了高中到高等教育学段。

    自2014年开始,宁波已连续举办四届宁波—中东欧教育合作交流会,宁波与中东欧教育合作已覆盖全部16个中东欧国家。目前,宁波各级各类院校已与中东欧7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姊妹学校,两地教育合作项目总数达100项。

    国际化的宁波教育也掀起了“留学宁波”的热潮。2017年,宁波高校拥有来自全球113个国家5000余名来华留学生,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60%左右。

    练内功,培养具有中国底色国际视野的新人才

    当你走进宁波的学校,到处是讲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肤色的国际学生;走进宁波的课堂,到处都有欧洲教师或是美洲教师正在讲课。凭借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和多年不断创新的实践探索,宁波教育已经形成了拥抱世界的大格局。

    “宁波的教育是高度开放的,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有开放,还有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魂。”朱达指出,宁波教育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练内功,在整合国际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高质量的宁波教育之路,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有中国底色、世界眼光的未来人才。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中西教育在这里碰撞和交融。这里有全英式的英国课程,还有“中国文化课”这样的纯中式思政教育课。以“一门课程、两本教材、三条路径”为基本构架,宁波诺丁汉大学构建了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中外合作大学教学模式的思政教学体系。

    “一方面,我们吸收了英国教育以学生为主、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国精神,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华长慧说。

    伴随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不断“走出去”的步伐,宁波本土的课堂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们更加积极地将海外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引入教学,更加主动地尝试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及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上课时,学生们抬头的越来越多;课后,到实训室研究项目的越来越多;毕业后,企业反馈学生质量高的也越来越多。“当我们有了一支能够服务国际大企业的教师团队时,反过来再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变得顺理成章。由此,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符合宁波需求、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职教生。”毛大龙说。

    当基础教育逐步对外开放后,各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渐渐被引入到宁波中小学课堂。2016年,宁波外国语学校与新西兰默里湾中学开展了STEAM课程合作。这个风靡全球的课程,开展初期却有点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中方学校一开始对国外课程理解不透、整合不够,纯西式教学的课程难以落地。

    既然开放,就不能走回头路。今年,宁波外国语学校在宁波—奥克兰教育联盟的牵线下,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深度研究。校长周长安发现,教师们对STEAM课程的理解更深入了,更加关注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教育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传统的中国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但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不够。现在,我们试图在引入少量西方课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中西融合的教育之路,为宁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周长安说。

    多年来,宁波教育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共赢开放,努力在服务宁波城市大战略中作出“教育贡献”,在参与国际国内教育合作中找准“宁波坐标”,在提高开放质量中探索“宁波路径”,在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中贡献“宁波智慧”。

    “通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助推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为宁波探索一条学贯中西的教育之路,培养更多具有中国底色、国际视野的莘莘学子,是宁波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目标。”朱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