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学院: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培养杰出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18-06-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江苏省信息

    在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选拔中,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云良教授带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团队被评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顾卫杰博士被评为物联网专业“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该团队成立于2010年,现有教授4名、博士3名,5人荣获各类省级以上人才称号,3人具有海外访学半年以上经历。在致力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年中,该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标杆式学生,完成了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组建科研团队,最早获批成立省级物联网工程中心

     2010年,国内物联网技术刚刚起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们已经洞察到一场技术革命即将到来,率先结合学校专业优势与长三角产业特色,申报“江苏省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并获省教育厅立项。工程中心联合常州市科晶电子有限公司、常州伍杰科技软件有限公司等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单位,建设了工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基地、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基地、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应用基地以及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在三年建设期内完成了省级项目15项,市(厅)级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索引10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授权专利、软著30余件,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周边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累计到账500余万元。

   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培养杰出创新人才

    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该团队十分关注专业建设与物联网人才培养。2015年,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2017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2012年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被评为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该专业遵循“创意—创新—创业”实践链,搭建了“工程技术中心—技能大赛俱乐部—学生创新工作室—学生创业基地”的开放式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入工程中心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究;依托技能大赛俱乐部形成专业技能大赛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创新工作室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通过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激励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灵感。八年来,培养了700余名物联网专业人才,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名学生荣获国际软件大赛二等奖。一名学生从全省百余万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入选了“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成为本年度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一名获得该荣誉的学生。

   组建技术研发小组,改变传统针织行业生产模式

    2015年,该团队与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改变了针织产品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纺织企业上下游生产环节的完整供应链无缝对接。其中“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子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项目立项,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全国工商联推荐为“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目前,该奖项已获得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

   攻关关键技术,助力中国木塑行业“走出去”

    2017年,该团队为吉林华邦打造了“智能工厂”,实现了木塑制造产业链上诸多企业集群的一个“智能平台”,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服务链都实现了智能匹配,信息实时更新,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高强共挤木塑材料是吉林华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防虫防潮、耐磨抗刮,广泛用于园林、建筑、家装、家具、包装等领域。此次智能化改造工程总投入2.6亿元,生产综合效率提高30%,废品率降低50%,减少用工40%,生产成本最多可降低10%,利润率至少可提高8%。北美塑木市场占全球塑木市场达70%以上,但国内的塑木制造企业只能望洋兴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竞价短板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有了“智能工厂”,公司就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信心,吉林华邦总经理李方圆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