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行业发展时代需求培养人才


发布时间:2018-05-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0日 14版)

    人才培养,必然要与时俱进地切入行业发展的时代需求,这事关民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包装业一直以高达1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至2017年,其总产值已超2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包装产品生产大国。然而,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也滋生和引发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包装行业急需适用人才

  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包装工业作为服务型产业,主要围绕制造业,面向商品生产,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和依赖性,这就决定了包装行业门槛较低,难以形成规模以上企业和产业集群效应。这一特点决定众多包装企业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造成行业和产业难以走出粗放型生产的困境。

  包装产业链长,协同创新难。包装物虽然是产品的附属物,但其平衡各环节之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难度很大。我国包装业的现状,不仅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求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国家之间的生产合作不相适应,而且国内各包装企业也难以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

  产业转型诉求多,人才严重匮乏。包装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以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支撑。然而,数据显示,在全国近1000万从事包装业的各类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4.9%,远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6%的平均水平。不仅高素质人才少,而且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极不合理。除了少量单一技能应用型人才外,复合型、创新型和卓越型人才凤毛麟角。

需求侧拉动供给侧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包装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底蕴、重专才轻全才培养的问题。这种状况,难以培养合格的设计专业人才,更无法满足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因此,培养适应包装行业与企业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作为以包装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湖南工业大学,举全校之力,在包装人才培养中不断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人才供给侧的改革回应了行业需求侧的急迫要求。从2000年开始,学校就聚焦包装设计,围绕包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教研教改探索,坚持“创新指引、市场导向、能力核心、协同共享、跨界融合”的改革思路,构建了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新模式,实现了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因为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要是复合型的,所以要求人才国际化意识鲜明、文化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合理、设计创新能力强。不过,以往设计人才培养片面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与软件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上述多元能力的培育。鉴于此,围绕行业与企业的需求与变化,并与包装企业紧密合作,推行“产教联合”“指导联动”的二元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可以完善和深化政校企合作的“三螺旋理论”模式,而且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

创新更要夯实基础能力

  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原有设计人才的培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和美术训练,缺乏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思维的训练,创新创造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诉求。因而,基于“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为准绳的“基础训练、综合实训、模拟实战”三大训练模块、“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创业孵化”三类实践平台以及“练中学、学中研、研中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固然架构了完整的实践教学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是关键。因此,必须立足国际化视野,既大力发展移动学习、在线教育,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更要强调政校企合作、校内校外联动,及时将社会和行业的新理念、新资讯、新方法、新技术体现于课堂。在此基础上,构建“门类设置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更新常态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的四化课程体系,切实解决课程教学与现实脱节、滞后的问题,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吻合。

  然而,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应用型能力是基础、是核心,不能因强调创新能力便忽视夯实基础。只是,对于应用能力的培育,要以释放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潜能为导向,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渐进性,做到因材施教。湖南工业大学在设计训练中实行“师生互选、主题双定、创意双启、表达双择、作品双评”的五段双向式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基础能力,也鞭策了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而人才培养质量则是事关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改革必须建立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但又因包装设计教育交叉性、整合性的特点,所以,必须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多元评价。围绕学生是否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衡量标准,确立由知识评价的“掌握度”、能力评价的“提升度”、素质评价的“全面度”、过程评价的“保障度”、成果评价的“契合度”、质量评价的“满意度”组成的六维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和每一环节,实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全面考量,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中,湖南工业大学坚持教研相长,既建构了以绿色包装、减量包装、智能包装、网购包装等研究方向为成果的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体系,更制定了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前瞻性、现实性和完整性,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证。

  (作者:朱和平,系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