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外开放引领留学新格局

——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


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记者:3月24日的“中国留学论坛”主题为“教育对外开放引领留学新格局——机遇、战略、共赢”,结合本届国际教育巡回展,您认为留学呈现出什么样的新格局?

    车伟民:留学新格局肯定是与教育对外开放连在一起的,即规划、战略和共赢。这是政策方面的,而市场方面的也应该考虑。有记者跟我说今年来参展的人数好像比以前少了,我认为他的观察很对,但需要从一个更高的高度看问题。随着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大家留学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展会只是其中一种。

    现在,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做“企业到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B2B)。与之对应,未来的展会可能不是招生会了,而是品牌推介会。

    记者:在这种新格局下,留学服务应该如何跟进?

    车伟民:第一,我们强化全链条的留学服务,即注重体系间的相互支撑、相互链接。例如,国际教育展与行前培训、就业结合起来。

    第二,我们与国家的战略和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发布的海归就业蓝皮书,就是国家政策在一个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反映。

    第三,简化服务流程,方便留学人员。例如,学位认证方面,我们正在与国外数据对接。今年,我们与美国国家学生信息中心实现了对接,以后在上面可以直接查阅美国院校毕业生的学位信息,而不会让学生来回奔波。之后,我们还要努力打通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我在基层工作了很长时间,明白留学生学位认证的辛酸。但同时,在国外也确实存在虚假文凭的现象。

    第四,国际交流中,外国人说的话我们必须懂,但同时,中国人说的话,也应该让他们明白。例如,“中澳留学与合作办学规范发展论坛”的翻译,如果直译,老外很容易误解为“短期海外学习”,但翻译为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跨境教育”,他们就懂了。

    记者:您怎么看待“一带一路”留学?

    车伟民:“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我们要在倡议中主动。为此,我们的留学标准和体系要与国际标准和体系接轨,但又要融入自己的特色,同时还要让相关国家接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你看阿联酋因为国际化程度高,很容易与中国的留学对接起来,但也有些国家现阶段还存在困难。为此,我们要主动邀请他们来中国推广留学。

    对我们而言,主动走出去必须目的性明显,一是派我们的学生出去学小语种;二是要主动与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或者地区融汇,比如迪拜;三是中国企业走到了哪里,我们的留学要跟进到哪里;四是要将沿线国家学生往中国引,培训其中文,然后让他们毕业回国后在当地中资企业工作。

    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打通。

    记者:现在,很多小留学生出国留学,您怎么评价低龄留学现象?

    车伟民:对于小留学生,第一个影响是家庭关系方面,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甚至没有亲情。第二个是孩子的语言文化问题,孩子可能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把中国文化丢了。第三个是经费问题,虽然一些家庭非常富裕,但孩子太小出去,可能就这么把孩子“丟”了,因为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可能与原始家庭变得完全没有关系。第四,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后,也许只能在国外或者在中国的外企就业,因为国内环境与国外并不相同。

    同时,世界中心正逐渐转向中国,如果家长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发展得更好,他的机会其实在中国。无论将来孩子在中国就业或者到国外就业,都离不开中国。要明白,很多家长想培养的是一个国际化人才,而不是一个移民。(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