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一个专业打分


发布时间:2017-03-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当前,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的专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对这些专业的综合与客观评判已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那么,这些专业到底办得如何?其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毕业生就业情况又如何?不仅各所学校的院、系自己有一杆秤,社会、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等也都有分布式的评判,特别是每年准备报考高职高专院校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更是有“研究式”的评判。然而,学校、考生及其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办学同行等对专业的评判往往是站在各自不同的方位、视野、立场进行的,难以做到100%的客观、综合和确切。笔者以为,评判一个专业应该逻辑地从这个专业的连年招生情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过程、专业主线(核心思路)、专业学生(包括历届毕业生)的发展、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专业的社会服务、专业历史的产学研情况和专业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等九个方面进行,因为这九个方面本质上可以反映一个专业的基本轮廓与状况,如果给以数据充实,评判效果会更好,这正是当下专业评价应该做的工作。

一是专业招生情况。

一个专业连年的招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的生命力、办学实力与就业前景,“进口旺、出口畅”的专业一定是一个社会口碑好的专业。因此,评价一个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专业的招生情况,要看这个专业每年实际报考第一志愿的总人数、录取比例(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专业招生计划)、实际报到率(专业实际报到人数/专业录取人数),这几个数据能够反映一个专业的招生强度与招生实效。总之,有人读、有很多人愿意读的专业一定是比较优秀的专业。

二是专业办学条件。

一个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资源是决定该专业能否办好的基础条件。

专业办学条件的第一要素是专业负责人,其办学责任心、学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学科带头素质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专业的办学走向与办学可能情况。

专业办学条件的第二要素是专业教学团队,它应该是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具有“双能素质”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包括满足教学要求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教师和一定比例的专兼职教师,还包括满足职业实训要求的一定比例的“双师”和一定比例的现代“双能(能讲理论、同时能指导实习实训)”教师。

专业办学条件的第三要素是实习实训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场地,且这些场地必须足够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与操练的要求。

专业办学条件的第四要素是基本的教学设施,包括体育教育设施、素质教育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等。专业办学的第五要素是专业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专业办学的第六要素是课程开发与建设,包括国家级课程开发、省部级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建设情况等。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是客观评判一个专业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包括评价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否满足教育部要求的“五个对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是否做好办学的市场调研,是否调研市场需求容量,是否了解产业人才需求与要求,是否收集用人单位关于专业的改进性意见,是否收集毕业生对本专业合理化意见与建议,以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否建立了足够的教学资源并应用这些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开展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专业的办学主线(核心思路)。

办学主线(核心思路)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和核心,是一个专业长期办学的主心骨。评判一个专业的办学主线可以深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轨迹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一个专业往往有多所学校同时举办,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在全国有超过300所以上的学校同时开办,如果一所学校在举办该专业时人云亦云,不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就很难满足不同行业对同一专业的不同需求,因为像电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岗位,一定有其独特的行业要求,只有符合行业独特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才能较好地满足相应行业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与要求。

五是专业学生(包括历届毕业生)的发展。

一个专业的学生成才与否与受该专业的教育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样,一个专业的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学生发展情况的评判,应该“历史+现实”地评判,要评判该专业在校学生德智体的成长与进步情况,更要评判该专业近3至5年的毕业生在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成长、发展与进步情况,还要评判该专业历史的、一贯的毕业生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情况。那些同一专业、一门师徒、一脉相承的毕业生往往会打上该专业在校培养轨迹的烙印,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情况是综合地评价该专业的最有效与最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

六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入校经过培养后是否被社会广泛吸纳,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即毕业生就业情况是检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专业必要性、充分性的唯一试金石。因此,评价一个专业必须对其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判。对一个招生专业的评判,应该评判该专业毕业生连续3年以上的一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自主创业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以及毕业生连续3年的月薪或年薪等。

七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情况。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基本任务包括学历教育和社会服务(培训、鉴定、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咨询),因此招生专业的社会服务情况是评判一个专业办学情况的必然选项。

评价招生专业的社会服务时,第一要评价该专业的社会培训资质及其培训开展情况,对社会开展培训项目数量及相应培训开班数、年培训人和天数;第二要评价技术鉴定、技能鉴定资质及开展情况,包括技术技能鉴定的项目种类、技术技能鉴定工种数量及实际开展鉴定情况(鉴定项目、工种及鉴定人次);第三要评价各种社会咨询服务(工程设计、财会、法律、设备等)资质及咨询服务开展情况。

八是专业的产学研情况。

不同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产学研的程度各有不同。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的本科院校,工学结合、产学结合、顶岗实习是其普遍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一。因此评判一个专业的产学研情况,不仅要评价该专业的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数量、参与教师及学生的人数、科研项目课题的完成情况、获得专利的情况、科研获奖情况等,还要评价该专业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技术、管理项目情况,评价学生参与项目的类型、数量,学生参与人数及比例情况,教师与学生参与项目实际效果等。

九是专业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

一个专业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是该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社会效果的综合显性体现。事实上,每一所院校都有其优势专业、王牌专业与品牌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同一专业在社会上有一个自然认可的非规则排序,排在前面的显然社会地位较高。通常支撑和评判一个专业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的教学、学术、学科水平与成就)、专业负责人在教育教学与社会上的影响、专业拥有的教育教学大师、就业前景和就业后的待遇、杰出校友(成名成才毕业生)的社会贡献、用人单位历史的普遍评价(口碑)等。

(作者:廖世园,单位: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