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院: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职教发展


发布时间:2016-07-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参加由中航工业基础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学会等共同主办,美国波音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赞助支持的第八届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学生竞赛,战胜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名校,力压群雄,勇夺此次大赛机翼组、天然纤维桥梁组、碳纤维桥梁组全部赛项的冠军。

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往往是不寻常的付出与执著。对于这些从事技能工作的选手来说,这正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精湛水平令人折服

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精湛技艺,现代高端制造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超的技能水平。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维修工程系的实训基地,记者看到架子上摆满了用超轻复合材料制作的机翼模型。

据在场老师介绍,这些由学生制作的碳纤维机翼模型看似不起眼,却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设计和手工工艺。比如去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举办的2015国际大学生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中,该校制作的碳纤维工字梁,仅重482克,却承受起了5吨的重量,击败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众多世界名校,获得比赛冠军。

“碳纤维工字梁的承重结构,就是用这种‘纸’一层一层铺叠而成。说来简单的铺叠,需要讲究每一层纹理的排列,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模型的承压性带来不小的影响。这种特性也意味着,成品无法像金属一样通过打磨来进行完善,一步错,出来的就是废品。”

坚毅执著默默付出

万丈高楼平地起,精深学问从头来。工匠的出色技能不是凭空获得,而是靠执著与坚毅来一步一脚印地实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维修工程系副主任何先定告诉记者,自己的学生在从事复合材料的制作时,都需要夜以继日地参与。从构思到选材、制作、检测,前后这一过程需要反复七八十次。为了做好模型,许多学生几乎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献给了实验室。老师们也很有责任心,愿意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讨论、练习。

在航空制造工程系,该系系主任郑金辉为记者打开了工具库房的门。在这里,各种型号的工具都编上码,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架子上。同样一种类型的刀头,就能以1.5、1.0、0.8微米来区分型号。甚至有的工具必须按期送检,一旦过期便不能在生产中使用。

“这台机器是用来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是否合格。看起来所有的过程都是一根指针缓缓移动触碰叶片来获取数据,但这里的门道却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在机器旁,航空制造工程系学生李杨刚告诉记者,这台机器是在完成编程并设置参数后运行的,一旦参数值出现偏差,那么指针移向被检测叶片的速度、力度、方向都会不同,提取的数据也会有误差。“学习操作这台机器我大约花了一年时间,不过也只是刚入门,未来需要进一步钻研。”

愿社会多一份“尊匠”之心

采访完“工匠”,记者发自内心地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尽管他们不一定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一线的操作同样需要水平,需要精湛的技艺。这种为了获得高水平技艺而不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很值得学习。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曾几何时,社会出现一种“不认蓝领只认白领”的风潮,认为只有坐办公室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而一线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并不被尊重,甚至被认为是“低人一等”。

但是,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许多行业都渴求在自己领域内的高级技术人员,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就像成都航空技术学院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都能进入中航工业、成飞、611所等单位,而且还可以获得高薪。同时,这些学生可以沿着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轨迹走下去,有着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行业和企业的渴求,工匠型人才因此受到重视,获得各种各样的机会。比如有的参加相应技能比赛,如果获得佳绩便能直接晋升高级技师。这样的条件着实诱人。

不过,除了实惠的条件,全社会还应多一份“尊匠”之心。这种尊重不应只是源于功利性的需求,还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敬业、对执著、对精湛技艺的仰望与崇拜,对“工匠精神”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