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园企侨”为专业建设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2016-06-24 浏览量:

近年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政校园企侨”多元联动,以“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园校共融,侨力共襄”的模式,依托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作用,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3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电子”)联合组建了海信虚拟订单班。

目前,海信虚拟订单班面向全校2015级全体学生招生,共招收52名学生重新组合成立“新班级”进行培养。学生在进行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接受企业的实践培养。与传统形式的订单班相比,虚拟订单班招生不设专业限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具灵活性。

据江门职院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宁介绍,“虚拟订单班”是学校在“政校园企侨”协同育人机制的促进下,成功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一个缩影。“职教联合会的章程明确支持学校与企业开展会员单位内部的订单式培养,以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因此,在职教联合会的制度保障以及牵线搭桥作用下,学校才能成功与海信电子合作开班。”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

最近,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的林子慧老师正在为“互联网数据库”这门新课程选择教材,撰写教案。在2016年9月,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将新增“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其中核心课程之一的“互联网数据库”,将由他负责授课。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主任汤霖表示,江门是侨乡,一直以来都有进行对外贸易的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良好。2015年,江门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强对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企业引进、培育”,并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带平台项目。

“在社会有需求的情况下,依托“政校园企侨”协同育人制度,通过职教联合会的电子信息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汤霖表示,新增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企业参与度高。

一直以来,通过职教联合会的平台,江门职院与企业会员单位密切合作,及时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0年,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基地落户江门市新会。江门职院及时与南车项目对接,2011年9月,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专业方向和城轨车辆维修与管理专业方向正式招生。

到目前为止,在中车广东集团就业的江职学生超过200人,占中车广东江门基地总装车间员工数的二分之一;全基地28个工位长中,有7人是江门职院的毕业生。

同时,在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下,学校发挥市职教联合会各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侨乡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课程内容。仅2015年,职教联合会中的企业接收就业的学生数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19%。

二、根据岗位需求定课程

2015年9月,江门职院与中车广东集团签订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协同育人协议》。协议规定,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和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与机电技术系合作开设8门课程,包括城轨车辆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车辆电工(轨道交通车辆电器维修实训)等,共同培养学生。

“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维修实训”这门课程由江门职院机电技术系的黄张弛老师担任课程教师。根据这门校企合作课程的要求,教师既要在学校课堂传授知识,还要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上课,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于是,黄张弛老师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中国中车新会基地的车间里,风雨无阻地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辛苦肯定会有一点。但是这样对我们、学生和企业都有好处。”黄老师表示,“课堂进车间”,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切实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学校也能及时了解企业与学生的反馈,有利于密切校企合作。

除了合作开设课程,编写教材也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另一种形式。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绘制模具图纸是基本功。但随着模具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复杂模具的设计基本上从三维设计开始,最终导出二维图纸。

据机电技术系主任徐宝林介绍,2013年,机电技术系根据合作企业的反馈,联合广州云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自身教学以及企业岗位的需求,针对“UGNX三维建模”、“UG PDW级进模设计”、“UGNX注塑模具设计”三门课程,合作开发课程,瞄准模具数字化前沿技术,选择企业真实的优秀的设计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合作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采用了和企业共同开发的教材,我们的学生更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徐宝林表示,学习新教材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以后,受到了合作企业的好评,学生就业之路也更加广阔。

得益于“政校园企侨”协同育人机制,江门职院依据《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成员单位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管理办法》,能够与企业一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做到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材选用和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统一,带动专业建设改革。仅在2015年,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讲义)就达30多种。通过合作协同开设课程和教材,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实现了“三赢”。

三、根据企业需求定实训

2016年4月15日,江门职院与江门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工业4.0及先进装备制造实训中心在实训大楼举行揭牌仪式。这一新成立的实训中心,是在蓬江区政府的推动下,学校与江门市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体现了“政府主导,校企主体”的“政校园企侨”协同育人机制,为江门职院的专业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在江门职院,体制机制的创新让实训基地建设硕果累累。在校园,物流专业与顺丰速运公司合作的快递实训基地,每天都在运作,早已与师生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染整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唯一的染整技术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不仅为专业培养人才服务,更对全行业发展起促进作用。截至2015年,江门职院共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级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及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这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品投入市场后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江门市蓬江区海豚水族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养殖系统产品,年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实现该校“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

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在2015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江门职院选送的15个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并取得省“挑战杯”竞赛团体优胜杯三连冠之佳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校园企侨”协同联动,“一会两平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正是江门职院专业建设的源头之水。通过加强与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华侨协会等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未来江门职院的专业建设,将更具活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