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产教融合新乐章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浏览量: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新的部署。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厚基础、重复合、强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积极响应“制造强国、交通强国”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3月11日,中国中车人力资源部(党委干部部)部长程冬然一行来学校交流考察,就携手打造全国第一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深入研讨,学校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发展舞台与大有作为的重大机遇。

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形成“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唇齿相依”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的校企合作新格局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1.png

校企深度融合——共创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打好产教融合发展“组合拳”

创新机制激活力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立校、院、专业群三级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设立产教融合处,研究指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完善考核细则,激发各二级学院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先后制订《深化产教融合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产教融合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更加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质量持续提高。全面推进“一群一链,一专一企”产教合作模式与创新实践对接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及其头部企业,紧跟新经济、新业态、新科技、新工艺,加快专业的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推进集聚、集约、集优的科教融汇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建设“门户+数据系统”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构建产业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的桥梁,实现资源的共享、互通。

共享平台作支撑为擦亮高铁这张“世界名片”2019年12月24日由学校联合中车株机、中车四方、中车长客中车株所等牵头,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10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业内首个全国性联盟——“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构建起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骨干企业为支撑、政校企行共同参与、共生共荣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形成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吹响了集团化办学“集结号”,开启产教融合新篇章2021年学校对接战略新兴产业,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政校行企多元模式组建湖南省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产教联盟,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办学联合体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图片2.png

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成立大会

近几年来,学校继承“企业办学校”的优良基因,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共享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学校牵头的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创新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方式改革,职教集团先后立项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

访企拓岗促就业。“我们将充分发挥‘近邻’优势,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与贵校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交流。”中国石油长岭分公司副总经理谢型样对来访的学校领导作出表态。自“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学校党委书记方小斌、校长张莹等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200多家。与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签约,其中新开拓了湘潭钢铁集团、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桥超重等65家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数万余个。

图片3.png

学校党委书记方小斌、校长张莹带队前往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在访企拓岗促就业的同时,学校着力推动校企合作,特别是与湖南“专精特新”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一批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聘请了一批企业兼师和企业家班主任,发掘了一批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和单位,收集了一批优秀校友典型案例,落实了一批“双师”教师到企业实践,开发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探索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的新内容和新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跑出产教融合育人加速度

优化专业设置,吸纳优秀人才3月11日,2023年单独招生考试大幕开启。作为湖南省首批高职单招试点院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国家职教人才培养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今年单招新增了新能源装备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三个专业。同时,校企合作尤为紧密的现代学徒制专业组,由去年的5个合作单位5个专业拓展到今年8个合作单位7个专业,为广大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吸纳人才、培养

图片4.png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根据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需求的变化,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装备运用、智能控制、管理服务等4大专业群。建成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示范专业点3个,学校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铁道车辆应用技术、电机与电器、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时,学校与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株洲电机合作重点聚焦核心零部件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和“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等重要领域开设集成电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技术等专业。

图片5.png

 学校党委书记方小斌带队赴中车株洲时代新材调研专业建设

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与国内激光加工龙头企业大族激光深度合作开设了智能光电制造技术新专业是省内第一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对接智制造、智慧车站、智慧运行、智慧管理等数字化需求,专业数字化升级,服务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目前已有5个专业数字化改革成果纳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建6个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3个省级),线上课程达1600门(27门国家级、56门省级),合作开发了200多本特色教材,其中64本国规教材。推行基于智慧职教等4大平台的信息化育训新模式,各类资源学习人数超过84万,并为中国中车等企业海外项目实现远程教学和培训提供支撑。

图片6.png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顺利通过验收答辩

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大国工匠2月17日,智能制造学院组织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武汉锐科光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合作企业召开研讨会。双方就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遴选、双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7.png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班赴企业参观交流

学校紧紧围绕产业的需求,通过引企入教、校企一体等方式,创新“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订单式”“2+1”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精准对接、靶向施策”人才培养体系。引入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采用项目引导、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形成了课堂理论+案例、企业项目+实训两个阶段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每年毕业生4000余人,60%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制造等工作岗位建功立业。近几年,为业输送了1万多名高素质复合型铁路人才其他学子输送到全国各大企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公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麦可思调研数据,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认可度达100%。

走出去请进来,师资双向融通。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将会带来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与革新2022年4月27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来校作主题为《“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学术报告他提出要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做实做深“时代工匠产业学院”平台,携手创建产教融合示范标杆,实现更广泛合作共赢。他还建议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学校围绕新能源产业相关方向,特别是湖南、株洲本土产业链布局,丰富学生的专业和实践培养,支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图片8.png

李东林作主题为《“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学术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的校企师资互兼互聘机制,打通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双向访问”通道。学校专业教师主要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大国工匠,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学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重点建设专业群分别由樊运新、刘国友、陈高华等企业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中车科学家(技术专家)”与学校带头人共同挂帅。谢光明、文照辉等23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技术技能大师等校企双带头人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与中国通号等企业共建2个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与广铁集团等10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获批湖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

图片9.png      教师暑期赴企业开展生产实践和学习培训

学校落实专任教师5年进企业实践6个月以上的要求,2022年暑假,学校共派出173名专任教师到中车株机、广铁集团47家龙头企业或教师实践基地开展生产实践和学习培训。通过以培训提能力、用竞赛促发展、向科研要质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工匠之师”。

打造产教融合载体新标杆

双主体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有成果2021年11月25日,学校与中车株所共建“中车时代工匠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校企共建中车时代工匠产业学院,是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路径和重要载体,是学校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双方将携手打造中国中车、湖南省具有先进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学院努力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中国高铁产业工人队伍。

图片10.png 

学校与中车株所共建“中车时代工匠产业学院”揭牌

学校紧随轨道交通智能化、集成化、平台化、轻量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校企共同推进专业技术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工程。除了与中车株所共建时代工匠产业学院外,学校还与中车株机等企业共建智能制造、田心高科、集成电路、金蝶数字管理等4个产业学院。形成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一专多能”专项改革和“主修专业+辅修专业”“1+X等级证书”培养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跨专业知识技能积累、跨专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岗课赛证创”融通,年,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148人。联合中联重科、联诚集团等企业,精准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346人有效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图片11.png  

学校与中联重科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有看点2022年9月6日,学校与广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签约仪式隆重举行。该基地由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和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铁道运输综合室外实训场(三站二区间)组成覆盖轨道交通车务、机务、车辆、电务、工务、供电、客运等相关专业。

图片12.png

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础立项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项目

学校本着面向轨道交通”、服务“交通强国”的办学定位,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4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占70%,校外专业实训基地103个。企业捐赠价值1亿多元的高铁变流器、机车控制屏柜、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铁道运输等实训装备、虚拟软件、智能产线,促进学校基地水平提升。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研服务、技能培训鉴定等需求。其中,校企共建“教、研、培、证、赛、创”六位一体功能的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联合中车株所、施耐德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基地立项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单位。学校与广铁集团共建的大型产教融合基地,年培训量5人日,为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和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赋能

图片13.png

学校与广铁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签约仪式

科教融汇和社会服务有特色。学校“政校企行”多方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成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科教融汇。聚焦“产、学、研、用”,对接服务企业的技术领域成立9个创新团队,开展关键应用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攻关、工艺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在教学、生产中推广应用。近年,校企联合申报、承接省、市及企业项目85项;为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革新140项;攻关完成《一种车载ATC便携式测试仪》等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零部件 7项,主特产品技术创新8校办企业(天一实业公司)自主研发了机车门锁等一系列实用新型机车产品等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零部件项目,部分产品随主机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年产值达1.5亿元。

 

图片14.png

 

    无油辅助压缩机               

图片15.png

      GE-1齿轮箱

 

共完成295个社会培训项目,约5.8万人次30万人日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2023年3月学院发布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株洲市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十项行动》,这是继2021年发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十项行动》以来,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行业转型升级适应性和贡献度的又一有力举措。

图片16.png

 承办“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主题论坛

产教融合不断升级,铸就了一批丰硕的办学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学校获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国家级重大项目与荣誉共87项,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成长为中国中车“高铁工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达126人。学校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国际化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基地,成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中小微企业智库,为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湖南铁道”力量。 (通讯员 邝允新 王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