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深度融入新格局 探索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3月9日08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的战略导向,扎根地方办一流职业教育。自1998年举办高职教育以来,从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到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再到正在全力创建的“双高”院校,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地方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路径模式,蹚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特色发展新路。

顺势而为,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

近年来,潍坊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围绕“十强”产业培育、“两新一高”等重点领域,着力培优扶强产业链,学院顺势而为,瞄准地方战略,主动适应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基于“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新型专业群布局,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学院围绕区域现代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健全专业群集聚效应、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增加发展需求新专业为专业群建设“做加法”,通过淘汰减少不适合发展的专业“做减法”,通过专业融合、协同创新、形成“放大效应”“做乘法”,通过集中学院资源到重点专业群、产业融合专业“做除法”。近3年,撤销专业18个,新增专业17个,对专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结构,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化工、农林牧渔、教育等13个专业群56个高职专业。

“四对接”精准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对接潍坊市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整合成立农林科技学院,设置农业生物技术、花卉生产与花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专业,设置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专业;对接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专业;对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设置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对接城市转型,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书画艺术等专业。

加快推进“四新”专业群建设。主动服务现代化品质城市转型升级,对接“十强产业”,瞄准潍坊市5个千亿级、10个500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创新融合,形成以工科类专业为核心,新工科、新农科、新商科、新教育“四新”专业群为主体,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融合。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

乘势而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交出亮眼新答卷

当前,学院正处于争创“双高”院校、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着力建强师资力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校事业前进的“大战略”,为建设一流高等职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大动力。

强师资。教师发展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学院聚焦“高层次”“有影响”关键点,引培并举,现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紧扣“高定位”“专业化”核心要义,大力推动7支省级教学团队、2支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等建设;突出“高素质”“双师型”主干概念,培育高职院校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以上。近年来,教师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一等奖1项,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20余项。一支业务水平高、行业影响大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崭露锋芒。

抓科研。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不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等。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山楂干红酒酿造技术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实现成果转化,建成省内首条山楂干红生产线,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增加农民年收入2000余万元;立项11支博士科研工作团队,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近期选派到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州市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团队,参与完成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项目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

重培养。围绕“专业突出、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培养目标,实现招生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学生规模从2011年学院改制时的6000人,发展到2014年的1万人,再到现在的2.1万人,实现了“万人大学”的“两级跳”;近3年,学生在国家和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奖128项,其中国赛一等奖与二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18项、二等奖33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奖项4项,连续3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马广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康蕾蕾等一批先进典型。

聚势而强,汇聚品牌力量,绘就特色发展新蓝图

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在建设资源、人才支撑、历史底蕴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为此,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深度融入区域建设发展,整合资源、聚势谋远,开展合理化、特色化、差别化改革建设,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擦亮“新名片”,绘就特色发展新蓝图。

服务国防建设,打造军民融合品牌。自2013年入选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院校以来,学院紧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实践中构建了“部队+院校”有机融合的培养模式,打造了“校中之军”定向培养士官文化品牌。历经9年探索实践,定向士官培养从面向1个军种、1个专业发展为如今面向2个军种、4个专业,在5个省份招生,在校士官生近2000人。学院发挥驻地与火箭军士官学校的同城优势,牵头成立全国定向培养火箭军军士院校教育联盟,共同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培养输送高素质军士2400余人,500余人立功受奖,1200余人成为连队骨干,10人参加天安门国庆阅兵,2项军士教学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融入地方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品牌。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紧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整合资源成立农林科技学院、乡村电商学院等,推动涉农人才培养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人才数万人,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结合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搭建学院主导,政府部门、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企创新联合体,目前学院已成立歌尔特色产业学院、临朐铝产业学院等13个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世界500强卡特彼勒共建培训中心,与歌尔、潍柴集团联合举办“匠造专班”,输送人才3000余人;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国、德国等14个国家与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海外培训服务“走出去”企业,“跳出”潍坊、赋能潍坊。 

彰显地域特色,打造非遗传承品牌。学院驻地青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学院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双向互动,针对非遗技艺积累、传承和创新,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高效服务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成4800余平方米的“非遗空间”和“鲁班工坊”等,引进潍坊风筝、青州花毽等国家非遗项目30个,组建非遗技艺传承团队,引进和培养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45名,开发柿子酒、山楂酒、皮雕摆件、陶艺作品等文创产品千余项。2021年成立全省首所非遗产业学院,建成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非遗研究基地、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传统古琴制作技艺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获2022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精品奖3项、金奖3项、银奖9项。

(蒋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