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徽商精神 探寻特色发展之路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实录


发布时间:2022-12-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7日08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徽商重镇之称的安徽省芜湖市。在119年发展历程中,学校深受传统徽文化熏陶和芜湖浓厚商业氛围的滋养,坚持传承创新徽商精神,培养财经商贸类技术技能人才,为安徽商业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019年,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徽商精神为引领,适应“云大物智移”时代发展需求,瞄准“新商业”,聚焦“新商科”,秉持“五坚持五打造”的建设理念,凝心聚力打造职教领域的“新徽商”人才培养高地,蹚出一条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立德树人,打造“新徽商”人才培养高地

面对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商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探索将传统徽商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精神相融合,凝练出“厚德担当 诚信图强 创新超越”的“新徽商”精神,并将这一精神的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新徽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围绕新徽商精神的核心要素,学校进一步研制了新徽商职业教育素养标准,并将标准细化为学生核心职业素养指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和考核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环节,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固化于教学设计之中。2021年,“中国文化概论”“纳税实务”两门课程同时获评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升级第二、第三课堂,成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阜阳)传承与创新基地、程兴红大师工作室等8个新徽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徽商数字博物馆虚拟展厅,依托校内弘商书院及徽商研究基地开展徽商文化讲、学、研交流,打造沉浸式新徽商文化育人场域,学校已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验收。

二是强化新商科技术技能培养,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围绕促进学生新商科技术技能发展中心目标,学校以岗定标,将岗位素养、能力要求转化为具体指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融证入课,对照职业(行业)标准,依据知识、技能模块重构与职业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赛促教,将技能大赛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竞赛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竞赛训练方法转化为实践教学手段,创新与大赛相互促进的课堂教学体系,形成了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自“双高计划”启动以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家奖项20项,其中一等奖7项,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银奖和优胜奖各1项。

三是对接新商业岗位需求,深化教材教法改革。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面向新商业岗位、新业态与新技术,多举措探索校企合作的“双元”创新型教材开发模式,12本教材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各1项。通过实施“百年安商品牌课堂”计划,进阶式推进“学生参与度高、满意度高”的活力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引领、德技并育”的品牌课堂建设,实现课堂教学内涵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步升级,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坚持创新服务,打造新商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学校发扬徽商“服务一方”的社会担当精神,按照“立足芜湖、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基本思路,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打造集技术服务、智库咨询、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商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扎根地方的特色科研服务模式。

一是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制度供给,实施新商业创新平台发展规划。学校凝聚政校行企的优质资源,建立弘商技术服务创新园,组建皖江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与咨询中心和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形成“一园一库一基地”的创新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搭建“一总四分八助”的平台运行制度体系,探索混合制技术技能研究机构的建设经验。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培育了物流信息技术和云计算应用技术两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二是聚焦现代服务业强化服务供给,实施新商业技术创新服务计划。学校瞄准电子商务、智慧财金、旅游文创等地方重点产业,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2019年以来共承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近百项,授权专利200余项,实现社会服务到账额2000多万元。学校在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门授权下成立安徽省乡村振兴服务研究院,开展乡村振兴服务研究;与芜湖市商务部门采取双向对接的方式共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力芜湖市镜湖区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芜湖市政法部门联合成立“芜湖反邪教文创中心”,为芜湖市国家安全部门、公安系统等制作外宣反邪教纪录片等视频50余部,受到省、市政法部门表彰。

坚持教师发展,打造新商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把师资队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汲取徽商文化中“进取”“超越”的精神元素,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教师发展工作,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根植立德树人教育情怀。学校传承百年安商职教精神,与陶行知纪念馆共建教师培养基地,大力弘扬“陶行知精神”,学陶师陶,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以德治学、以德施教、敬业奉献、创新进取的共同价值取向,建设新时代校本师德内核。近3年,学校获评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两个、教学名师两人。

二是搭好平台建强团队,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围绕新商科职业教育,学校与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合作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引进新商业前沿领军人才,培养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选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大“金牌双师”培育力度,重点建设“大师引领、带头人负责、金牌‘双师’支撑”的一流教学创新团队。学校现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2021年,学校国家教改项目(成果)总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十。

三是实施专兼结合校企互融,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引进熟悉行业新科技、新标准的专业课教师,提升师资供给与专业建设需求的契合度。加强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引入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推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联合安徽省“高师中心”以及相关院校、企业等共建安徽省财经类职教“双师”共育平台,联合制定新商科“双师”队伍建设标准,辐射带动全省商科院校师资队伍发展。学校目前建有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两个,牵头成立了长三角电子商务师资发展研究与服务中心。

坚持产教融合,打造“新商科+新商业”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传承“善于开拓”的徽商精神,聚焦新商业产业前沿与新商科技术变革,实施示范职教集团、特色产业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打造产、教、学、研一体化校企命运共同体。

一是牵头成立职教集团,打造校企合作“新徽商样板”。学校牵头成立了安徽省财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学校商科办学优势,在集团内推广“新徽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积极推动集团成员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形式的人才共育,大力促进集团与徽州老字号、新徽商企业的合作,擦亮集团的“徽”字招牌。2020年,学校被评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学校”。

二是创新“专业群—产业链”对接机制,建设新商科特色产业学院。学校成立了7个新商科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群+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群落,在与国内新零售企业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中,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主体治理 一体化培养 迭代式构建”产教融合“松鼠模式”。2021年,学校对“松鼠电商产业学院”以及混合所有制“迪科金服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经验加以总结,成功入选了两个国家教育部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三是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水平新商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依托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合作平台,联合行业领先企业,引企入校建成“新零售产业园”“云财务会计工厂”等6个兼备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等多功能的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适应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的新零售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1年,该基地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校企合作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坚持国际交流,打造徽文化职教特色品牌

学校秉承徽商“放达四海”的开放精神,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通过教师海外进修、聘请外教、招收留学生和开展来华短期文化交流、举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论坛等,办学影响力显著提升,逐渐形成具有“徽文化”特色的职教品牌。

一是强化“三引”工作,助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请进来”。第一,引智。派遣校领导、教师赴海外进修学习,聘请外教、招聘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任教。第二,引生。建设海外留学生生源基地,组建中泰文化交流中心,开设“丝路电商”和“大数据”特色留学生班,累计招收留学生52名。第三,引资源。引入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优质课程14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

二是聚焦“三传”工作,助力徽文化职业教育“走出去”。第一,传播专业标准。以“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为载体,输出“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等级标准、“1+X”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职业等级标准。第二,传播中国语言。依托中国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在线汉语”教学,开设中泰“旅游与酒店汉语”课程,举办“芜湖市外籍人士汉语公益培训”等培训活动。第三,传播徽文化。定期开展国外学生来华短期文化交流项目,承接国家教育部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汉语桥”线上交流项目。2021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华文教育基地,并入选第五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从徽商文化中凝练办学特色,以“新徽商”精神赋能“双高计划”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了“新徽商”职业教育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安商智慧”与“安商方案”。(汪伟 吴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