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华天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甘肃半导体封测产业提质扩量、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关键词:产教融合;华天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一、实施背景

甘肃作为全国第二大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以华天科技、天光微电子为代表的半导体封测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生产制造类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为装备制造业培养人才初心,立足机电专业特色优势,2017年与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共建华天学院为平台,不断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培养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实践出“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精准培养、精准就业,解决企业人才供需质和量的问题,形成了有效的校合作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共建华天学院育人平台

校企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为基础,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采用“双理事长制”,由学校主要领导和企业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对建设中涉及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院长由学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副院长由校企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担任,扩大办学自主权。成立由行业、企业及权威专家共同担任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构建“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以华天学院为平台,实行“双主体”管理,校企协同育人,形成校企资源融合、标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多元化、常态化,可持续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营造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和适应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链。

图1 华天学院“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育人模式.jpg

图1 华天学院“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育人模式

1.资源重组深度融合

(1)实践教学紧密合作

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实训资源共建共享。一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有效促进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二是以电子封装产业需求人才职业能力为导向,完善教学计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借助厂区建立的实训基地,使学生真实接触到企业生产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协作技能和创新技能。

image.png

图2 企业岗位实习实训

(2)师资交流双向互通

通过内培外引、互融互通的方式,实现校企师资双向交流。灵活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先后参与企业技能培训,参观岗位和工作流程,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共建实训提升技能

产业学院依托“校中厂”和“厂中校”对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训练。共建“校中厂”,校企共同在学校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熟悉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提供平台。共建“厂中校”,依托华天科技生产线岗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和实践平台。

2.标准引领创新融合

(1)培养方案紧扣产业

针对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吸收企业行业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接岗位能力,融入企业行业标准,共同修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电子封装测试新工艺新技术,引入企业生产技术和案例,修订《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课程标准。

image.png

图3 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岗位深度融合

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借鉴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反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华天科技岗位标准,构建岗位能力模型,形成科学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践教学过程采取“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的工学循环教学组织模式,实施岗位育人,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人才培养目标。

image.png

图4 课程改进机制

(3)教学质量评价多维

全方位针对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成效、教学管理等要素,围绕“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建立多维度、综合性、常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实行“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学校内部评价与学校外部评价”等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从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3.校企文化立体融合

学校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学生专题学习华天扎根三线、二次调迁、重振永红、规范上市、跨越发展的重大历程,将华天企业文化中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执着精神,融入各专业教学中。引进企业师资、推进“企业家、工匠进校园”、开展主题活动,传播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贵其精,业贵其专”的企业精神。

image.png

图6 企业校园团建活动

三、成果成效

(一)就业对口稳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人才培养供给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明显提升。2017年以来,华天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80%,学生适应岗位生产能力较强。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有效缓解了华天科技产业发展的人才数量供给不足问题。华天科技评价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优秀、实践创新能力强”,满意度超过95%。

(二)专业建设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21年,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被立项为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甘肃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获批省级专业创新教学团队2个;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电子工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30余项。产业学院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

(三)建设成果丰硕,示范引领作用彰显

近年来,依托华天学院,培育省级名师2名、技能大师2人、工匠之师2人、工艺技艺技能传承人1人,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2门,出版教材4部,立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30余篇,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经验总结

(一)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充分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掌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技术技能的新需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与产业的耦合度,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二)多方协同共建共享资源

华天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平台,建设面向产业,遵循“校企协同,校企共赢”的思路。学院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团队、共建实训,同时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吸引多方主体参与产业学院建设,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用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人才按职业精准培养,在产业链精准就业。

五、推广应用

依托产业学院,2022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1年,校企合作案例《依托特色学院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秀案例;2020年,学校就业工作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天水电视台进行了专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了报道;12所省内兄弟院校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对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