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院以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滨职”


发布时间:2022-01-06 浏览量:

 

多年来,滨州职业学院以践行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引领,以“文化兴校”为任务目标,立足办学定位、生源特征、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四个现实”,着眼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文化“三个维度”,撷取深耕老渤海精神、校训“责任”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特色文化”,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厚植文化校园内涵,打造了与职教类型相适应、与“双高”院校相匹配、与思政育人相契合的“文化滨职”新形象。

文·城相融:传承老渤海精神,用红色文化铸就家国情怀

一是建设红色基地。与滨州市政协在校内共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作为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累计开展党团教育、入职入学教育等专题活动60余场,思政课实践教学1000余节,2万余名新生开展“开学第一课”,被授予“滨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红色课堂。创办形势与政策“百场讲堂”,设专题向学生讲述渤海革命老区的历史与现状、老渤海革命精神的历史形成和时代价值,激励师生当好红色精神的传颂人、鼓号手。截止目前,已讲授400余场,其中红色教育专题报告近百场。

三是强化红色体悟。依托老渤海革命纪念馆、滨城区杨柳雪镇怀周祠等红色教育基地,开辟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思政课教学基地,组织师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感悟革命情怀。“不忘初心 礼敬国旗”主题教育等活动微视频多次登录“学习强国”,1人入选山东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报告团。

文·道相合:弘扬校训“责任”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磨砺担当品格

一是凝炼责任文化。系统回顾、总结归纳建校以来学院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历代滨职人在开拓各项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凝炼出“责任”校训、“崇德尚能”的校风、“博知敏行”的学风、“知行垂范”的教风,以此濡染师生。

二是实施普及教育。创新开办 “鲁彬之”文化讲堂和学术沙龙,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孙子兵法》与中国古典兵学研究代表学者黄朴民等多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传道授业,激发师生文化自觉的深沉力量,学术讲堂上升为滨州文化大讲堂,讲座成果《文化二十讲》结集出版。牵头主编并率先开设全省高职院校首门传统文化课《齐鲁传统文化》,开发《滨州民俗文化》等校本课程,定期举办“琴湖讲坛”青年学子讲座。

三是营造沉浸场景。孔子诞生于山东,“兵圣”孙武出生于滨州,范仲淹曾在滨州学习成长,陶行知对中国职业教育具有开拓之功,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情怀。在校园内设立孔子、孙子、范仲淹、陶行知塑像,建设孙武文化园、范公文化园、行知广场等文化园,持续唤起民族精神的共同记忆。

四是践行校训精神。大学精神,重在践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中华诵·经典诵读、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组织学生参观市博物馆、档案馆、院校史馆,领悟大学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涌现出服务西部计划学生志愿者、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文·技相促:厚植工匠精神,用专业文化涵育卓越匠心

一是建设校内企业文化基地。校企共建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和第二实训基地,引入职场规范标准,营造真实职业情景,感知职业文化、感受行业要求,获批为山东省首家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与魏桥纺织、瑞鑫地毯、海瓷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服装企业文化育人场馆,激励学生敬畏职业、执着专业。

二是搭建专业文化培育平台。积极打造具有丰富“专业味道”的文化品牌,士官学院以军事素养过硬为目标,组织开展“走进蓝色军营”“军风军纪大比武”“野外军事拉练”等系列活动,传承“正风塑形、专技比武”的兵学文化品牌;教育学院突出“爱的教育”特色,开办“鹤琴大讲堂”,创作抗疫原创歌曲,传承“尊师重教、传道正德”的幼师文化;健康学院以争做“最美白衣天使”为主题,开展“护士节”授帽等活动,打造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品牌,传承“呵护生命、保卫健康”的南丁格尔精神。

三是培育弘扬卓越匠心文化。举办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进校园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分享坚守匠心、职业报国事迹。邀请杰出校友讲述励志奋斗、拼搏进取的故事。常态化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四级”技能大赛,吸纳优秀学生加入技能大师工作团队学习锻炼,组织学生到现代化企业生产场景参观见习,激励学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担当精神。依托专业社团开展技能比拼、科技创新,组织优秀学生和作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就展,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硬”实力。

(滨州职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