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初心 勇担育人使命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师队伍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1-09-11 浏览量:

2021年8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和培育建设单位名单”,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功入选。这是自“软件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以来的再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该校教师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又一步。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多人获得国家级大赛桂冠,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技术能手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师团队的成长就是一所学校跨越发展的缩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用教育的力量支撑起了学校孕育人才、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和使命。1.jpg

固本铸魂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是成就教师幸福成长的摇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建活动,组织“高质量发展论坛”、组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小分队。同时,为了厚植教师爱国主义情怀,学校进一步打造起“爱国主义大讲堂”育人品牌,形成了以“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大讲堂-我上公开课”“爱国主义大讲堂-我是宣讲员”三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活学活用红色资源,以红岩精神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学校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合作共建红岩文化室,将红岩精神育人纳入学院思想政治建设系统工程和素质教育重要范畴,为广大师生打牢红色信仰的根基。

“理想信念教育,要让每一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走进师生心灵。”党委宣传部侯海燕表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理想信仰也得到升华。作为“红岩精神讲解队”的指导老师,她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查阅资料,指导背诵与表达。此外,她还带领学生开发设计了“红岩精神我传承”头像生成小程序,组织讲座、开展红色思政专题展演活动等,获得来访嘉宾的高度评价。如今,学校的红岩文化室成为合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除了学校师生全部到红岩文化室参加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外,还接待来自社会5000余人次的参观,讲解84场,充分发挥了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激活内驱 引领教师立志成长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视优质人才发挥的作用,为不同层次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双师”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等有效举措。在教师评价中坚决破除“五唯”,重点考核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重点评价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科研实绩、专业建设成效等,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教师职业发展内在动力。

学校探索“岗课赛证”师生综合成长模式,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高职技能竞赛教育教学体系,也促成一批青年才俊的成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曹焕、施旭在第二届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生杨燕丽通过冯启晏老师的悉心指导,在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中成绩突出,师生三人均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破除‘五唯’给了我们年轻教师更多机会!”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曹焕老师坦言,从以前“重资历”转变为重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养,个人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优质人才需要培养也需要引进。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推进“聚贤”“育鹰”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博士后管理工作办法等制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考核招聘等多种途径,吸引各界优秀人才。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学校共引进人才176人,另聘请行业领军人物任兼职(客座)教授及团队20余人。

苦练内功 创新提升专业水平

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组织教师参与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培训项目,在行业、企业中体验实践管理、磨砺专业技术,与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合作,通过引进慕课、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提振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全方位的走出去,走进企业、高校,让我们有机会接触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开拓了我们眼界,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人才培养上才能快人一步。”曾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田江艳老师感慨道。

今年7月,传媒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了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十四五”开局以来取得的多项国家级重要项目之一。成绩鼓舞人心,未来更需砥砺前行。

正如传媒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春燕所言:“数字媒体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继续服务于数字媒体行业发展需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团队,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